正确答案: C
手术后AFP又升高提示肝癌复发
题目:甲胎蛋白(AFP)升高的临床意义是()
解析:甲胎蛋白(AFP)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μg/L。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而且随着病情恶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甲胎蛋白就成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临床指标。在成人,AFP可以在大约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升高,在生殖细胞肿瘤出现AFP阳性率为50%,在其他肠胃管肿瘤如胰腺癌或肺癌及肝硬化等患者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男性,38岁,半月来上腹不适、疼痛,反酸,2小时前上腹疼加重,继而呕血约150ml,呕血后疼痛稍缓解,最可能的疾病是()
消化性溃疡
[单选题]男,65岁。因腹水服用利尿剂2周。3天来出现少语寡言及随地便溺。5年前诊断为肝硬化。目前行为异常的原因首先考虑为()
肝性脑病
解析:患者有肝硬化病史,本次因腹水服用利尿剂,继而出现精神紊乱,考虑肝性脑病可能性。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肝性脑病的诱因包括消化道出血、药物使用不当、感染、便秘、放腹水等。肝硬化腹水患者在腹腔穿刺放腹水的过程中,若速度过快或量过大,可使腹内压骤然下降,门静脉系统血管扩张,回流至肝的血液减少,肝细胞发生缺氧和坏死,进一步影响肝功能。同时,大量放腹水还可使蛋白质和电解质丢失过多,造成电解质紊乱,促进肝性脑病的发生。
[单选题]原发性肝癌最多见的淋巴结转移的部位是()
肝门
解析:原发性肝癌极易侵犯门静脉分支,最主要转移方式是肝内转移。
[单选题]以下哪种检查方法对慢性胃炎的分型意义不大()
X线胃肠钡餐造影
[单选题]以下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叙述,哪项正确()
慢性腹泻、便血是主要的临床表现
[单选题]溃疡性结肠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
20~40岁
[单选题]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的特点是()
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