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睑裂斑区别于翼状胬肉的最主要鉴别点是()
正确答案 :D
病灶基底部朝向角膜,并且不向角膜进展
解析:这是一道临床辨析题,睑裂斑和翼状胬肉同样是常见的结膜变性疾病,具有相同的发病危险因素如紫外线过度照射,发生部位也多在睑裂区。两者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在于睑裂斑的三角形基底朝向角膜,并且不向角膜进展,而翼状胬肉的前段朝向角膜,呈现向角膜内进行性生长的趋势。因此答案选D。
[单选题]关于春季角结膜炎的临床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D
角膜缘的胶样结节增生是角膜缘型的特征
解析:春季角结膜炎主要影响儿童和青少年,20岁以下男性多见。春夏季节发病率高于秋冬季。睑结膜型的特点是结膜呈粉红色,上睑结膜巨大乳头呈铺路石样排列,角结膜缘型在角膜缘有黄褐色或污红色胶样增生,VKC的临床病程可间断反复发作持续2~10年,成年后逐渐消失。因此对VKC临床特点描述正确的是D。
[单选题]关于结膜下出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D
出血早期可热敷,两天后改成冷敷
解析:球结膜下血管破裂或其渗透性增加可引起球结膜下出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可有激烈咳嗽、呕吐等病史。其他可能相关的病史有:外伤(眼外伤或头部挤压伤)、结膜炎症、高血压、动脉硬化、肾炎、血液病(如白血病、紫癜、血友病)、某些传染性疾病(如败血症、伤寒)等。出血初期需冷敷,收缩血管,48小时后改为热敷,加速淤血的吸收,选项D中将处理顺序写反,因此应选择答案为D。
[单选题]患者男性,25岁,双眼红、痛伴分泌物增多3天就诊。自诉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异物感,刺痛伴大量水样分泌物,1天后右眼出现相同症状。体征:视力1.2(双眼),结膜充血(+++),近穹隆部明显,睑裂区结膜下见小片状出血,睑结膜乳头增生(+)、滤泡(++),上睑结膜表面见膜性渗出物,剥离后创面少许渗血。角膜透明,荧光素染色下可见散在点状上皮脱失。眼部起病前2天有咽喉肿痛史,耳前淋巴结中度肿大。
正确答案 :
解析:该题通过临床典型病例,重点考查考生对常见结膜炎的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的掌握程度。依据该病例潜伏期短,起病急等病史,可以首先排除以慢性病程为特点的沙眼,患者无类似反复发作病史,睑结膜病变以滤泡增生为主,且为成年人,与春季角结膜炎特点不符。其分泌物以水样液为主,而细菌性结膜炎分泌物为黏脓性或脓性,因此倾向于病毒性结膜炎,结合患者起病前有咽喉疼痛前驱症状,耳前淋巴结肿大,以及结膜下小片状出血等症状和体征,基本可诊断为病毒性角结膜炎。需要指出的是,过去认为白喉棒状杆菌结膜炎和β-溶血性链球菌结膜炎是膜形成的主要病因,然而时至今日,腺病毒结膜炎则成为最常见病因,其次是原发性单疱病毒性结膜炎,其他还包括春季结膜炎、包涵体性结膜炎和念珠菌感染性结膜炎。因此第1问选择C。
[单选题]患者男性,25岁,双眼红、痛伴分泌物增多3天就诊。自诉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异物感,刺痛伴大量水样分泌物,1天后右眼出现相同症状。体征:视力1.2(双眼),结膜充血(+++),近穹隆部明显,睑裂区结膜下见小片状出血,睑结膜乳头增生(+)、滤泡(++),上睑结膜表面见膜性渗出物,剥离后创面少许渗血。角膜透明,荧光素染色下可见散在点状上皮脱失。眼部起病前2天有咽喉肿痛史,耳前淋巴结中度肿大。
正确答案 :
解析:腺病毒引起的急性结膜炎发病数天后,角膜可出现弥散的斑点状上皮损害,并于发病7~10天后融合成较大的、粗糙的上皮浸润。2周后发展为局部的上皮下浸润,并主要散布于中央角膜,角膜敏感性正常。发病3~4周后,上皮下浸润加剧,形态大小基本一致,数个至数十个不等。上皮下浸润由迟发性过敏反应引起,主要是淋巴细胞在前弹力层和前基质层的浸润,是机体对病毒抗原的免疫反应,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眼药水,病情控制后应减少糖皮质激素眼药水的点眼频度至每天1次或隔天1次。应用中要注意逐渐减药,不要突然停药,以免复发;另外还要注意激素的副作用。因此第4问选择E。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