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活动件断层

题目:某水电站坝址区有一断层,沿断层有后期侵入的岩脉,岩脉破碎有受构造挤压的痕迹。经对岩脉两侧断层泥进行绝对年龄测定,其最后一次活动距今约16万年;但对岩脉挤压破裂面进行绝对年龄测定,其形成年代距今约9万年,该断层可判定为()。

解析:具下列直接标志之一的断层,可判定为活断层:①错断晚更新世以来地层的断层;②断裂带中的构造岩或被错动的脉体,经绝对年龄测定,其最后一次错动的年代距今10万~15万年者;③根据仪器观测,沿断层有位移和地形变(大于0.1mm/年)者;④沿断层有历史和现代中、强震震中分布或晚更新世以来的古地震遗迹,或密集而频繁的近期微震活动者;⑤在构造上,证实与已知活断层有共生或同生关系的断层。直接标志一般可以为断层活动提供可靠的实证,特别是在上述①~④条中,只要找到确凿无疑的证据,便可确定该断层为活断层。题目中所列出现象符合上述标志中的第②条,因此可直接判定该断层为活动性断层。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铀系不平衡法是()的测年方法。
  • 放射性同位素衰减

  • 解析:放射性碳(14C)法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衰减的测年方法。铀系不平衡法简称U系法,同放射性碳法一样,也是基于放射性同位素衰减的测年方法,同位素测年的基本依据是放射性衰变定律。

  • [单选题]《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一97)规定,设计烈度不大于Ⅷ度且基本自振周期大于1.0s的结构,特征周期宜()。
  • 延长0.05s

  • 解析:依据《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第4.3.7条规定。设计烈度不大于Ⅷ度且基本自振周期大于1.0s的结构,特征周期宜延长0.05s。

  • [单选题]某水电站在距坝址5km处有一区域性断层,宽8~40m,延伸数十千米。经精密仪器观测断层两侧每年的垂直位移量为0.06mm,每年的水平位移量为0.08mm。该断层为()。
  • 活动性断层

  • 解析:具下列直接标志之一的断层,可判定为活断层:①错断晚更新世以来地层的断层;②断裂带中的构造岩或被错动的脉体,经绝对年龄测定,其最后一次错动的年代距今10万一15万年者;③根据仪器观测,沿断层有位移和地形变(大于0.1mm/年)者;④沿断层有历史和现代中、强震震中分布或晚更新世以来的古地震遗迹,或密集而频繁的近期微震活动者;⑤在构造上,证实与已知活断层有共生或同生关系的断层。直接标志一般可以为断层活动提供可靠的实证,特别是在上述①~④条中,只要找到确凿无疑的证据,便可确定该断层为活断层。题目中所给断层地形变大于0.1mm/年,可判断为活动性断层。

  • [单选题]“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皮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的设防水准为()。
  • 50年超越概率10%

  • 解析: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的比例尺为1:400万,设防水准为50年超越概率10%,场地条件为平坦稳定的一般(中硬)场地,两图均不应放大使用。

  • [单选题]下列工程或地区抗震设防要求不应直接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需做专门研究:①抗震设防要求高于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抗震设防要求的重大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地质灾害的工程、()和其他有特殊要求的核设施建设工程;②位于地震动参数区划分界线附近的新建、扩建、改建难设工程;③某些地震研究程度和资料详细程度较差的国家边远地区;④位于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的大城市、大型厂矿企业、长距离生命线工程以及新建开发区等。
  • 核电站


  • [单选题]ESR法的主要优点是可测矿物种类()。
  • 较多

  • 解析:ESR法,即电子自旋共振法。顺磁性物质在高频电磁波的作用下,当磁场强度和微波频率调节到某一特定值时,微波能量会被顺磁性物质强烈吸收,称为顺磁共振。由于这一现象的本质与顺磁性物质中的自旋电子有关,所以也被称为电子自旋共振。电子自旋共振法所测样品种类很多。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知识)题库 2F320090水利水电工程验收题库 第二章水文题库 第四章工程任务与规模题库 2F320070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题库 2F320080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题库 2F320060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题库 1F419000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题库 IF420030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分包管理题库 1F420150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综合管理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