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题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具体目标,下列要求不恰当的是()。

解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目标”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B、C、D三个选项都符合要求。A选项是必修课程目标中“阅读与鉴赏”的具体的目标要求。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高中选修课程目标,以下对语言文字应用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 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

  • 解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高中选修课程目标分为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C项是对文化论著研读的要求。A、B、D都是对语言文字应用的要求。

  • [单选题]在学习必修课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这篇课文时,教师安排了这样的学习活动:设计一篇导游词来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心目中最美的《故都的秋》,对这一设计理解不正确的是()。
  • 任务要求更多的是语言上的渲染,不必聚集于文本细节

  • 解析:导游词需要在对文本的把握度上有一定的控制,任务要求聚集于文本细节。

  • [单选题]以下是《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实录片段。下列选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师:同学们只要咀嚼词句,适度联想,细心比照,就不难透过字面品味人物性格底蕴。现在让我们辐射开去,从言行等诸方面走进王熙凤的内心世界,说出你的感悟,道出你的发现。生:“我来迟了!”这句话表面看似自谦,其实是得意与逞能之悟。师:“迟”是无意还是有意的?生:我认为是有意来迟。因为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她进来。再者,王熙凤不愿与贾母抢镜头,又不愿被弱化,打了一个时间差。师:敬佩。同学们能咀嚼,能联系,能比较,既读有字书,又读无字书,不乏真知灼见。
  • 教师点评过多,淹没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效果不突出

  • 解析:教师点评是引爆课堂的关键。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就难以实现。

  • [单选题]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其中一个小组的学生偏离了讨论的主题,以下方式能够引导学生回到讨论主题的是()。
  • 教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之中,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

  • 解析:A、B、D都是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应提出的要求,只有C选项既解决了问题,又有利于维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单选题]教师设计“文化论著研读”系列的选修课程,下列不适合的是()。
  • 影视名作欣赏

  • 解析:D项属于小说与戏剧系列课程。

  • [单选题]阅读以下教学导入,按照要求答题。“相信未来”“食指”“1968”,这三个词都是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诗歌密切相关的关键词,你们首先最想了解的是哪个词?(生答“食指”)顾城有一首诗叫做《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歌,是一首朦胧诗,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作者食指,和顾城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先来看看书下的注释(念注释)。食指,原名郭路生,大家猜一猜“路生”这个名字的来历。(叫答学生)1948年,食指的母亲在行军途中生下了他,因此取名叫“路生”。食指在文学史上是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的,他的创作为一代诗人的崛起奠定了坚固的基石,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这个“新诗潮诗歌”,指的主要就是“朦胧诗”,食指和顾城都是朦胧诗的先驱。对上述导入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 从导入部分了解到了顾城的生平及地位

  • 解析:从导入部分了解了食指(郭路生)的生平,所以C项错误。

  • [单选题]对下面《琵琶行》的板书设计,分析不恰当的选项是()。
  • 对比式板书,有利于探究学习

  • 解析:题中所示板书并不存在对比,没有体现出对比性。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第二章 阅读教学题库 第三章 写作教学题库 第二章 阅读鉴赏题库 第一章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语文教学实施的建议题库 第三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题库 第二部分 教学设计题库 教学设计(综合练习)题库 教学评价(综合练习)题库 第一章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概述题库 高级中学语文(考前冲刺)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