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举步维艰 不负众望
题目:2007年全球金融海啸肆虐,以家电为代表的消费性电子产品外销的需求急速衰退,家电企业可谓_______。为了扩大国内市场,也为了让国内市场,也为了让国外家电企业走出低谷,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补贴等政策陆续出台。这些扶持性政策______,对家电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解析:易错项为[A] 解析 略。 考点:成语填空 考点介绍:言语理解与表达>逻辑填空>成语填空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屏幕阅读与在线阅读的兴起,以及海量信息的便捷搜索,使人们的阅读呈现出“浅阅读”的特征。即时的在线阅读取代了传统的青灯黄卷式的经典阅读。快餐式、浏览式、随意性、跳跃性、碎片化的阅读是典型的浅阅读。其实,不仅在网络阅读中有较为突出的浅阅读,纸面阅读中的浅阅读同样不容忽视。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意在()。
浅阅读有哪些基本特点
解析:解析由提问标志词“意在”可知本题为隐含主旨题。B项“有哪些基本特点”包含的信息较多,包含了其特征和存在的领域,正确。文段前两句话为文段的背景,不是客观原因,A错误;C“浅阅读的存在领域”为表面细节,在文段中有直接体现,不是作者所隐含的信息,排除。D项“浅阅读显现的消极影响”在文段中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考点:隐含主旨题
[单选题]一个20人的班级举行百分制测验,平均分为79分,所有人得分都是整数且任意两人得分不同。班级前5名的平均分正好是16到20名平均分的2倍。则班级第6名和第15名之间的分差最大为多少分?
43
解析:解析欲使第6名和第15名之间的分差最大,则第6名的成绩要尽可能大而第15名的成绩要尽可能小,所以第6名成绩要尽量接近第5名,第15名的成绩要尽量接近16名。这就同时要求第5名成绩尽量大而第16名成绩要尽量小,于是前6名成绩和后6名的成绩均应是连续的自然数。又由于班级前5名的平均分正好是16到20名平均分的2倍,若前5名的平均分为2x,第6名分数最大为2x-3;后5名平均分为x,第15名分数最小为x+3两者相差(2x-3)-(x+3)=x-6。所以x越大相差越大,这说明前5名平均分数应尽量高,也即前5名的成绩为100、99、98、97、96,则第6名的成绩为95,由此,后5名得成绩为51、50、49、48、47,则第15名得成绩为52,所以第6名和第15名之间的分差最大为95-52=43。考点:其他
[单选题]从花粉到花生,让人类产生过敏变态反应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变态反应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变态反应”这一术语是儿科医生冯·皮尔凯和贝拉·锡克在20世纪首先提出的。几乎同一时期,“过敏症”使生理学家查尔士·里歇声名远播并荣膺1913年诺贝尔奖。此后多年,变态反应研究始终将过敏视为一种病态或障碍,极少有科学家探询究竟为何存在这种严重而有潜在危险的免疫反应,更不用说免疫系统为什么会以这种方式对貌似无害、却经常充当过敏原的物质作出反应。 上世纪60年代有关多细胞真核寄生物引发免疫反应的研究回答了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发现,人体如果受到蠕虫这种寄生虫的感染会导致高含量免疫球蛋白E的生成,而引起变态反应的正是这一抗体。从那时起,有种观点盛行不衰:在进化中,人体为抵御寄生虫,发生变态反应,但却把免疫反应的目标弄错了。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玛吉·普罗菲特在1991年对变态反应作出了一种非主流理论解释。她推测,在进化中,变态反应的形成是为了启动免疫系统,保护我们不受环境毒素(例如有毒的植物化学物质和毒液)的伤害。过敏原在多数人看来是无害的,但有很多事实上就是毒素。所以,与其把变态反应看成对蠕虫目标锁定有误的反应,倒不如视之为一种有益的反应,目的在于防御环境中的有毒物质。 虽然“毒素假设”至今仍不受生物医学界重视,但是其仍有一定合理性。首先,流鼻涕等过敏症状可以理解为身体力求摆脱过敏原的一种尝试,类似于食物和空气中的有毒物质引起类似的驱逐反应。其次,变态反应往往发生在接触毒素后的几秒钟或几分钟内,与需要一定时间方才显现的蠕虫感染相比,有一定差异。此外,患有过敏症的人常对过敏原变得极度敏感,环境中稍有微量便立即反应。考虑到对细菌和病毒的免疫反应都不能如此灵敏,对蠕虫表现得如此敏感就不是那么令人信服了。最后,充当过敏原的物质多种多样。“蠕虫假设”无法解释为什么这么多的物质都能造成变态反应,但“毒素假设”却预料到这些过敏原可能共同具有一种造成伤害的能力。“毒素假设”也无法直接解释面对环境中哪怕是微乎其微的过敏原,肌体为什么有时候会作出如此严重的、潜在致死的过敏反应。 过敏症的多数患者会发现,变态反应可能有益的说法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但是,反应的好处可能类似于疼痛的好处:疼痛固然给人带来不快,但这种不快会帮助我们避开损害我们肌体的环境原,从而使我们更有幸存的可能。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隐含主旨理解。文段对于变态反应的不同理论进行了阐述,着重篇幅介绍了”毒素假设“理论。用最后一段引出文章重点,即”类似疼痛的好处“,强调虽然”难以置信“,但过敏也不是完全都是坏事,可能会促使我们避开损害。A选项为最佳选项。B、C、D三项在文中没有明确的阐述,排除。考点:文章阅读
[单选题]如果高等学校能够大量聘用海外一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毕业生,无疑将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因此,录用获得国内高校博士学位的毕业生,将无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以下____项如果为真,将对上述观点构成最有力的质疑。
高等学校聘用的在海外一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毕业生通常都是国内高校与海外大学联合培养的,他们也拥有国内大学颁发的博士学位证书
解析:解析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为:录用获得国内高校博士学位的毕业生,将无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论据为:大量聘用海外一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毕业生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题干中由高等学校大量聘用在海外一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毕业生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推出录用获得国内高校博士学位的毕业生将无助于提成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当“获得国内高校博士学位的毕业生”=“在海外一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毕业生”时,即可对题干观点构成质疑,即D项。A、B、C项并没有说明获得国内高校博士学位为的毕业生并非无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不能构成质疑。故本题答案选D。考点:削弱题型
[单选题]公立医院服务费用情况单位:元,%
解析:解析材料中读取数据,84.6-49.2=35.4,直接尾数法。考点:数值计算型
[单选题]2013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9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高出GDP实际增速1.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2.3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4025元,占人家纯收入的45.2%,比上年名义增长16.8%,家庭经营纯收入3793元,占42.6%,名义增长7.4%,转移性收入784元,占8.9%,名义增长14.2%;财产性收入294元,占3.3%,名义增长17.7%。2013 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626元,同比增长9%,增幅比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增速快3.6个百分点。全年农民工总量26849万人,比上年增加 633万人,其中,本地农民工10284万人,增长3.6%;外出农民工16610万人,增长1.7%。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2609元,增长 13.9%。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7%。在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名义增长9.2%,经营净收入名义增长9.8%,财产性收入名义增长14.6%,转移性收入名义增长10.1%。2009—2013年我国居民收入情况
解析:解析 A选项,直接读数比较,根据材料第三段知,“财产性收入名义增长14.6%,转移性收入名义增长10.1%”,财产性收入名义增长最快,故A错误; B选项,根据图中数据可知,2010年为19109,2013年26955,显然没有增长50%,B错误; C选项,直接读数,根据文字材料第三段可知,财产性收入名义增长为14.6%,不是10.1%,C错误; D选项,直接读数计算,根据文字材料第二段第1-2行,“同比增长9%,增幅比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增速快3.6个百分点。”可知,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同比增长为9%-3.6%=5.4%,D正确。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考点:综合推断型
[单选题]
[单选题]居住;居民
继承;继承人
解析: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居民居住在城市主谓关系;第二步:逐一判断其他选项D项继承人继承财产主谓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相符合;B吝啬是形容词不符合条件;C顺从和独裁者意思不对应;A并不是所有的流浪者都乞讨,不是一一对应关系。故正确答案为D。考点:对应关系
[单选题]用总长为200厘米的铁丝首尾对接最多可以做成多少个边长都是整数的等腰三角形?()
49
解析:本题为不定方程题。设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底边长为Y,有2X+Y=200,又根据三角形构成的最基本性质有2X>Y,其都是整数,则Y必然是一个偶数,且必须小于100,所以Y只能取2与100之间的偶数,共有4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