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心房扑动
题目:患者男性,63岁,心慌发作时心电图如图3-10-3所示,应诊断为()。
解析:该心电图显示: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一致且规则的扑动波(F波),F波的频率约为300次/分,心室率约为150次/分,F波与QRS波群的比例为2:1,因而诊断为心房扑动(2:1下传)。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患者男性,56岁,因突发胸痛4小时伴大汗就诊,心电图如图3-3-6所示,应诊断为()。
急性下壁、侧壁心肌梗死
解析: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的ST段显著抬高,且Ⅲ、aVF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表现。aVL导联ST段下移常为下壁导联ST段抬高的镜像表现。另外,V5、V6、V7导联ST段亦显著抬高,为急性侧壁心肌梗死的表现。侧壁心肌梗死时,常伴有右胸导联(V1、V2)ST段下移(镜像改变)。
[单选题]以下情况可引起PR间期延长,但应除外()。
预激综合征
解析: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及生理性房室传导阻滞均可引起PR间期延长。干扰性(生理性)房室传导阻滞常见于房性心动过速、间位性期前收缩后第1个窦性搏动的PR间期延长。房室结双径路蝉联现象可引起PR间期在一段时间内显著延长(心房激动连续从慢径路下传)。预激综合征则引起PR间期缩短。
[单选题]关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RP′间期一定小于P′R间期
解析: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时RP′间期可大于P′R间期,表现为长RP′类型的心动过速。
[单选题]以下符合右位心心电图表现的是()。
Ⅱ、Ⅲ导联图形互换
[单选题]患者男性,65岁,心前区压榨样疼痛1小时伴短暂意识丧失入院,入院后晕厥2次,持续30s。心电图如下图所示,应诊断为()。
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
解析:患者心前区压榨样疼痛1小时伴短暂意识丧失,心电图可见ST段抬高,室性期前收缩以及RonT现象,并诱发出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
[多选题]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电生理检查的特点是()。
心房激动顺序与窦性P波不同
发作不依赖于房内传导阻滞
心动过速的第一个P波与随后的P波形态一致
心房程序刺激通常不能诱发心动过速
[单选题]患者男性,18岁,身高158cm,体重102kg。因手臂肌肉拉伤住院,常规检查心电图。
[单选题]女性患者,38岁,心悸、胸闷10天。
[单选题]患者男性,51岁,因反复心慌、胸闷半个月伴晕厥4次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