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一)案例摘要:注射用葡萄糖50g,盐酸适量,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淀粉在片剂辅料中可用作()
  • 填充剂、崩解剂、黏合剂

  • 解析:淀粉在片剂辅料中可用作:填充剂、崩解剂、黏合剂。

  • [单选题]在包糖衣片时,下列关于糖衣层的描述错误的是()
  • 在包完糖衣后还要再加入适量滑石粉,直到片剂棱角消失

  • 解析:片剂的制备过程中,粉衣层包在隔离层的外面,一般需包15~18层,直到片剂的棱角消失,片子表面比较粗糙、疏松,因此再包糖衣层使其表面光滑平整、细腻坚实。操作要点是加入稍稀的糖浆,逐次减少用量(湿润片面即可),在低温(40℃)下缓缓吹风干燥,一般包制10~15层。

  • [单选题]验证热压灭菌效果的标准可参考()
  • F0值

  • 解析:F0值为一定灭菌温度(T)下,Z值(在一定温度下,杀灭90%微生物或残存率为10%所需的灭菌时间)为10℃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min)。也就是说F是将各种灭菌温度使微生物的致死力转换为灭菌物品完全暴露于121℃使微生物致死的效力。它包括了灭菌过程中升温、恒温、冷却3个阶段热能对微生物的总致死效果,所以,它是用时间作单位表示湿热灭菌效果的量值,因此称F0为标准灭菌时间(min)。F0=D121×(logN0-logNt)。同样,Nt为灭菌前微生物数,Nt为灭菌后希望达到微生物残存数,一般要求F0≥8t。F0目前仅应用于热压灭菌。

  • [单选题]有关片剂包衣错误的叙述是()
  • 用聚乙烯吡咯烷酮包肠溶衣,具有包衣容易、抗胃酸性强的特点

  • 解析:有些片剂要进行包衣,其目的是:掩盖不良气味;防潮避光,隔离空气;控制在胃肠道中药物的释放;防止药物间的配伍变化等。包衣时为了防止水分进入片芯,须先包一层隔离衣。包衣辅料有胃溶性薄膜衣材料和肠溶性薄膜衣材料,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胃溶性薄膜衣材料,不具有抗酸性,而乙基纤维素则为肠溶性薄膜衣材料,可制成水分散体薄膜衣材料。在包衣方法上,薄膜衣可用包衣锅进行滚转包衣、流化包衣、压制包衣等。

  • [单选题]口服剂型在胃肠道中吸收快慢的顺序一般认为是()
  • 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

  • 解析:口服药物剂型在胃肠道中通过胃肠道黏膜吸收,进入体循环。药物要在胃肠道吸收,必须首先从制剂中释放出来。其释放的快慢就决定了药物吸收的快慢。一般口服溶液剂不存在药物释放问题,其他剂型如乳剂、混悬剂是液体制剂,虽然存在释放问题,但由于分散度大,仍会很快释放药物。在固体剂型中,胶囊剂较常用,它的外壳为明胶外壳,崩解后相当于散剂分散程度。片剂和包衣片比较,片剂溶出相对较快,而包衣片则需在衣层溶解后才能释放药物。一般而言,释放药物快,吸收也快。所以口服剂型在胃肠道吸收顺序为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

  • [单选题]丙二醇属于下述哪类溶剂()
  • 半极性溶剂

  • 解析:常用的溶剂按其极性大小分为极性溶剂(如水、甘油、二甲基亚砜)、半极性溶剂(如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和非极性溶剂(如脂肪油、液体石蜡、乙酸乙酯、肉豆蔻酸异丙酯)。

  • [多选题](二)案例摘要:沉降硫磺30g,硫酸锌30g,樟脑醑250ml,羧甲基纤维素钠5g,甘油100ml蒸馏水加至1000ml。

  • [单选题](三)案例摘要:乙酰水杨酸268g,对乙酰氨基酚136g,咖啡因33.4g,淀粉266g,淀粉浆(15%~17%)85g,滑石粉25g(5%),轻质液体石蜡2.5g,酒石酸2.7g,制成1000片。

  • 推荐下载科目: 药剂学题库 临床药学专业实践能力题库 药物化学与分析题库 临床药学专业知识题库 临床药学基础知识题库 临床药学综合练习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