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pH7.35,PaO280mmHg,PaCO220mmHg
题目: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
解析:代谢性酸中毒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血气分析的结果进行诊断,如果动脉血碳酸氢根水平降低(<22mmol/L),而二氧化碳分压基本正常或有所下降,则可诊断代谢性酸中毒。如pH在正常范围(7.35~7.45)则可诊断代谢性酸中毒代偿;如pH降低(<7.35),则诊断为代谢性酸中毒失代偿。正常动脉血PaCO2为35~45mmHg,平均40mmHg,代谢性酸中毒时PaCO:降低。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女,21岁患者,因发热、干咳、乏力20天,咯血2天入院。查体:T38.5℃,消瘦,右上肺触觉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PPD(1单位)硬结20mm,表面有水泡。X线胸片于右上2~4前肋处见密度高,浓淡不均阴影。最可能的诊断是()
右上肺结核
解析:患者有结核中毒症状、体征,PPD强阳性,胸片示右上肺病变,故诊为右上肺结核。
[单选题]反映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反应性的检查是()
支气管激发试验
解析:气道反应性是指气道对各种化学、物理或药物刺激的收缩反应。气道高反应性(AHR)是指气道对正常不引起或仅引起轻度应答反应的非抗原性刺激物出现过度的气道收缩反应。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的重要特征之一。支气管激发试验反应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反应性。
[单选题]主要用于预防Ⅰ型变态反应所致哮喘的药物是()
色甘酸钠
解析: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超敏反应俗称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分为四型:Ⅰ型超敏反应,即速发型超敏反应:Ⅱ型超敏反应,即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Ⅲ型超敏反应,即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型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即迟发型超敏反应。色苷酸钠及尼多酸钠是非糖皮质激素抗炎药物。可部分抑制IgE介导的肥大细胞释放介质,对其他炎症细胞释放介质亦有选择性抑制作用。能预防变应原引起的速发和迟发反应,以及运动和过度通气引起的气道收缩。孕妇慎片J。茶碱类除能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平滑肌细胞内的cAMP浓度外,还能拮抗腺苷受体;刺激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强呼吸肌的收缩;增强气道纤毛清除功能和抗炎作用,是目前治疗哮喘的有效药物。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如特布他林主要通过作用于呼吸道的β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的环磷腺苷(cAMP)含量增加,游离Ca减少,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是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症状的首选药物。肾E腺素,麻黄碱和异丙肾上腺素,因其心m管不良反应多而已被高选择性的β激动剂所代替。
[单选题]COPD急性发作伴细菌感染时,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
咳脓性痰且痰量增加
解析:COPD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咳)嗽、咳(痰)伴(喘)息,咳白色泡沫痰或黏液痰,急(急)性发作伴有细菌感染时咳黄色脓性痰,且咳嗽加重,痰量增加。
[单选题]可致纵隔扑动的疾病是()
开放性气胸
解析:开放性气胸病理生理机制为:①伤侧肺萎陷:伤侧胸膜腔负压消失,肺被压缩而萎陷,两侧胸膜腔压力不等而使纵隔移位,因而健侧肺扩张受限。②纵隔扑动:吸气时,健侧胸膜腔负压升高,与伤侧压力差增大,纵隔向健侧进一步移位;呼气时两侧胸膜腔压力差减少,纵隔移回伤侧,这种反常运动称为纵隔扑动。张力性气胸和急性脓胸导致纵隔向健侧移位,只有慢性脓胸脓腔壁收缩使得纵隔向患侧移位。
[单选题]包裹性积液()
X线示凸面指向肺内呈"D"字征阴影
解析:胸腔积液量在300ml以上时,立位X线胸片表现为肋膈角变钝,变平。
[单选题]恶性胸液()
LDH>500U/L、LZM(溶菌酶)与ADA(腺苷脱氨酶)正常
解析:2.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如胸膜炎症(结核病、肺炎)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胸膜肿瘤(恶性肿瘤转移、间皮瘤)、肺梗死、膈下炎症(膈下脓肿、肝脓肿、急性胰腺炎)等,产生胸腔渗出液。有肺炎、肺脓肿、膈下脓肿、系统性红斑狼疮者多为渗出液或脓性。乳糜性胸液见于胸导管阻塞或破裂、丝虫病等。 5.恶性胸液LDH>500IU/L、LZM(溶菌酶)与ADA(腺苷脱氨酶)正常,胸穿抽液常为血性,亦可呈渗出性、漏出性与乳糜性。
[单选题]男,68岁。间断咳嗽、咳痰1余年,活动性气短2年。曾行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紊乱,膈肌低平。吸烟史40年,1包/天,已戒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