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24小时以内

题目:脑膜炎球菌性结膜炎的潜伏期为()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对结膜炎渗出膜中的真膜描述错误的是()
  • 可完整去除,其下的结膜上皮保持完整

  •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真膜和假膜的鉴别点,通常结膜炎中的真膜或假膜,由脱落的结膜上皮细胞、白细胞、病原体和富含纤维素性的渗出物混合形成。真膜是严重炎症反应渗出物在结膜表面凝结而成,累及整个上皮,强行剥除后创面粗糙,易出血。而假膜是上皮表面的凝固物,去除后上皮仍保持完整。因此正确答案选择B。

  • [单选题]属于细胞免疫介导的迟发型过敏性结膜炎是()
  • 泡性结膜炎

  • 解析:免疫性结膜炎以前又称变态反应性结膜炎,是结膜对外界过敏原的一种超敏性免疫反应。由体液免疫介导的免疫性结膜炎呈速发型,临床上常见的有花粉症、异位性结膜炎和春季角结膜炎;由细胞介导的则呈慢性过程,常见的是泡性结膜炎。因此正确答案是D。

  • [单选题]对免疫性结膜炎的药物治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症状,可长期使用

  • 解析: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对迟发型超敏反应亦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一般使用时间不超过4周,要注意长期使用会产生青光眼、白内障等严重并发症。肥大细胞稳定剂可预防病情发作或维持治疗效果,抗组胺药可拮抗已经释放的炎症介质的生物学活性,经过一系列药物治疗(抗组胺药、血管收缩剂)仍有强烈畏光以至于无法正常生活的顽固病例,局部应用2%的环孢素或FK506等免疫抑制剂。选项A中关于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时间叙述错误,因此答案为A。

  • [单选题]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由()引起的
  • 70型肠道病毒

  • 解析: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由70型肠道病毒引起的。

  • [单选题]下列属于恶性肿瘤的是()
  • 结膜鳞状细胞癌


  • [多选题]沙眼和包涵体性结膜炎的区别包括()
  • 病原体不同

    病变部位不同

    有无角膜血管翳

  • 解析:沙眼为A、B、C或Ba型沙眼衣原体所致,包涵体性结膜炎的病原体是D~K型沙眼衣原体。二者均可有结膜滤泡、乳头增生,但沙眼主要位于上穹隆及上睑睑板上缘结膜,包涵体性结膜炎病变以下睑结膜和下穹隆为著,二者均可有结膜瘢痕形成,但包涵体性结膜炎无角膜瘢痕和角膜血管翳形成。

  • [单选题]患者女性,56岁,双眼异物感、烧灼感十余年,体检见上睑内翻伴倒睫,睑结膜乳头及滤泡增生,以上睑结膜显著,睑板下沟处见白色线状瘢痕,角膜上方见垂帘状血管翳,角膜缘见滤泡瘢痕样改变。
  • 解析:这是一道知识考查与临床思维训练相结合的考题。从题干提供的信息可以梳理出若干具有诊断意义的阳性体征:睑板下沟处白色线状瘢痕(Arlt线),角膜上方见垂帘状血管翳,角膜缘见滤泡瘢痕样改变(Herbert小凹),可以得出诊断为沙眼。沙眼作为常见结膜炎的一种,由于其致盲率高,因此国家制定了相应的诊断标准,要求诊断沙眼时至少符合下述标准中的2条:上睑结膜5个以上滤泡,典型的睑结膜瘢痕,角膜缘滤泡或Herbert小凹,广泛的角膜血管翳,因此结膜乳头增生并未列入诊断标准,应选择答案为B。

  • [单选题]患者女性,56岁,双眼异物感、烧灼感十余年,体检见上睑内翻伴倒睫,睑结膜乳头及滤泡增生,以上睑结膜显著,睑板下沟处见白色线状瘢痕,角膜上方见垂帘状血管翳,角膜缘见滤泡瘢痕样改变。
  • 解析:沙眼早期引起患者异物感、烧灼感等不适症状,晚期则发生睑内翻倒睫、上睑下垂、睑球粘连、角膜混浊、干眼、慢性泪囊炎等并发症,而角膜内皮失代偿、角膜营养不良以及角膜脂质沉积等均不属于沙眼的并发症,因此答案选C。

  • [单选题]患儿男性,2岁,自出生起在右眼角膜颞下方,见圆形、表面光滑的黄色隆起肿物,随年龄增长,该肿物有逐渐增大趋势。
  • 解析:角结膜皮样肿是一种类似肿瘤的先天性异常,肿物内由纤维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来自胚胎性皮肤,属典型的迷芽瘤,是最常见的结膜肿物。该题针对角结膜皮样肿的临床特点进行考核。角结膜皮样肿为出生就存在的肿物,随年龄增长和眼球发育略有增大。肿物多位于角巩膜颞下方,少数侵犯全角膜。外表色如皮肤,边界清楚,可有纤细的毛发存在。从题干的信息进行分析,符合角结膜皮样肿的特点,因此第一问的选择为A。

  • 推荐下载科目: 结膜病题库 晶状体病题库 眼表疾病题库 巩膜病题库 眼睑病题库 眼外伤题库 常见全身疾病的眼部表现题库 眼眶病题库 斜视与弱视题库 眼视光学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