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地高辛的半衰期为40.8h,在体内每天消除剩余量的()
正确答案 :A
33.48%
解析:按一级动力学方程:lgC=lgC-kt/2.303计算,其中k=0.693/t,t=24h,代入公式解得:C/C=66.52%,即体内剩余药量为66.52%,则消除量为33.48%。利用一级药物动力学进行半衰期、消除速率常数、药物的保质期、稳态血药浓度等计算,是考试中为数不多的可以出计算题的考点之一。
[单选题]有较大胆汁排泄率的药物的分子量是()
正确答案 :B
500
解析:一般分子量低于300的药物,很难从胆汁排泄。分子量超过5000的大分子化合物难以向肝细胞内转运。分子量在500左右的药物有较大的胆汁排泄率。
[单选题]一般来说,容易向脑脊液转运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 :B
弱碱性
解析:在血浆pH=7.4时,弱酸性药物主要以解离型存在,所以一般来说,弱碱性药物容易向脑脊液转运。
[单选题]K、单糖、氨基酸等生命必需物质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是()
正确答案 :B
主动转运
解析:K、Na、I、单糖、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以及一些有机弱酸、弱碱等弱电解质的离子型,都是以主动转运方式通过生物膜。
[单选题]以下有关药物效应叙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B
药物效应就是指药物的治疗作用
解析:药物效应是机体对药物作用的反映,既指治疗作用也指副作用,其表现为药物临床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问题,是药学学科与药学工作者关注的核心。因此B项的表述有问题。
[单选题]药物经皮吸收是指()
正确答案 :D
药物通过表皮,被毛细血管和淋巴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
解析:经皮吸收是指药物从特殊设计的装置中释放,通过完整的皮肤吸收,进入全身血液系统的一种给药剂型。皮肤的吸收途径有三条:①经完整皮肤吸收,即通过角质层等表皮结构进入真皮组织吸收,此途径为大多数药物的主要吸收途径;②经细胞间隙途径;③经附属器途径吸收,即通过汗腺、毛孔和皮脂腺进入真皮和皮下。A、C和E为错误选项,B表述不全面,因此正确选项为D。
[单选题]控制释药的是()
正确答案 :C
经皮全身给药
解析:口服给药的药物通过胃肠道生物膜被吸收,经肝门静脉入肝后被代谢,存在肝首过效应。而静脉注射给药的药物直接进入体循环,肺部给药、经皮给药均通过给药部位吸收入血,三者均不通过肝门静脉,因此无肝首过效应。静脉注射药物直接注入血管内,因此无吸收过程,其他三者均需经给药部分吸收入血。经皮制剂可控制药物释放,使血药浓度平稳并能较长时间保持在有效浓度范围之内,具有长效作用。肺部给药起效迅速,可相当于静脉注射。
[单选题]有首过效应的是()
正确答案 :A
口服给药
解析:口服给药的药物通过胃肠道生物膜被吸收,经肝门静脉入肝后被代谢,存在肝首过效应。而静脉注射给药的药物直接进入体循环,肺部给药、经皮给药均通过给药部位吸收入血,三者均不通过肝门静脉,因此无肝首过效应。静脉注射药物直接注入血管内,因此无吸收过程,其他三者均需经给药部分吸收入血。经皮制剂可控制药物释放,使血药浓度平稳并能较长时间保持在有效浓度范围之内,具有长效作用。肺部给药起效迅速,可相当于静脉注射。
[单选题]大多数药物透过生物膜是属于()
正确答案 :A
被动扩散
解析: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包括:被动扩散、主动转运、促进扩散和膜动转运。大多数药物都是通过被动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通过生物膜转运的。单糖、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等都是以主动转运方式通过生物膜。被动扩散不需载体,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主动转运需要载体,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促进扩散需要载体,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
[单选题]曲线下面积()
正确答案 :D
吸收药量多少
解析:药一时曲线中升段为吸收相,其坡度(斜率)大小反映吸收速度的快慢;降段为消除相,其坡度大小反映消除速度的快慢;当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时药物浓度达到最高峰值;曲线下面积反映的是药物的吸收程度,即吸收了多少药量;而药物剂量大小与达峰浓度有关。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