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关于精神分裂症的流行病学研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B
60%的患者起病于15~55岁
解析:研究发现,90%的精神分裂症起病于15~55岁。
[单选题]有关奥氮平副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C
无锥体外系(EPS)反应
解析:奥氮平也可出现震颤、静坐不能等轻度EPS,只是发生的几率低。
[单选题]抗精神病药物中引起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机制为()
正确答案 :D
阻断黑质-纹状体
解析:来自腹盖区(VTA,A10细胞群)的DA神经元,投射到伏膈核、杏仁核和新皮层,构成中脑边缘皮层DA系统,被认为与精神分裂症很多症状有关;黑质-纹状体DA系统的细胞来自中脑黑质(SN,A9细胞群),主要投射到尾壳核,与EPS、TD等副作用有关;结节漏斗DA系统与药物的内分泌副作用有关。
[单选题]青年男性患者,近半月来无明显原因常自言自语,侧耳倾听,说听到有人在谈论他的为人,有人说他工作能力差,表现不好,他常回答说:"我工作能力比谁都强。""我表现很好。"
正确答案 :
[单选题]患者突然扑向正在疾驰的汽车轮胎下面,表示要投胎。此症状是()
正确答案 :A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解析:患者以一种很普通的概念、词句或动作来表现某些特殊的,除患者自己外旁人无法理解的意义,此种表现为病理性象征性思维。它是形象障碍与抽象思维之间的联想障碍,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逻辑倒错性思维是以联想过程中逻辑的明显障碍为主要特征,其特点是推理过程十分荒谬,既无前提,又无逻辑证据,更突出的是逻辑推理古怪,不可理解,甚至是因果倒置,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亦可见于偏执狂以及某些病态人格。诡辩症特点是认识内容空泛,缺乏现实意义和确切的根据,所议论的课题,常是一些想入非非的事情,患者却无限制的运用一些空洞缺乏意义的词句,长篇阔论,侃侃而谈,并不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意见,给人一种牵强附会,似是而非,进行诡辩的印象,但语句的文法结构是正确的,这类症状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思维松弛指患者的思维活动可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对问题的叙述不够中肯,也不很切题,缺乏一定的逻辑关系,以至使人感到交谈困难,对其言语的主题及用意也不易理解,严重时可以发展为破裂性思维。思维云集指患者脑中出现大量不属于自己的思维,不受患者意愿支配,强制地在大脑中涌现,好像外界的力量作用,伴有不自主感。有些患者思维与现实世界完全隔绝,这时称为非现实性思维,又称内向性思维。
[单选题]患者男,30岁。近1周突然兴奋,躁动不安,伤人毁物,晚间不眠,称有人要抓他、要害他。患者意识清晰,无神经系统阳性发现。下列治疗药物中应首先考虑()
正确答案 :A
氟哌啶醇
解析:此患者出现精神病性症状,称有人要加害于他,伴有冲动伤人行为。根据备选答案氟哌啶醇为抗精神病药物,具有明显的抗精神病作用,镇静作用强,在疾病急性期对行为症状控制可以首选。
[单选题]单纯型精神分裂症与神经衰弱最主要的鉴别点在于()
正确答案 :B
无自知力
解析: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特别是阴性症状为早期表现的单纯型患者,早期可出现无力,迟钝,完成工作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等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但神经衰弱患者自知力是完整的,患者了解自己病情变化和处境;有时还对自己的病情作出过重的估价,情感反应强烈,积极要求治疗。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则相反,常否认有病。因此是否存在自知力是两者最主要的鉴别点。
[单选题]第一代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比较,以下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C
对认知症状的改善,两种药物差不多
解析: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受体作用以D为主。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受体作用涉及5HT受体和D受体,其作用的靶症状较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广。一般认为,对认知症状的改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差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的EPS反应较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明显。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有效剂量较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一般要小。
[单选题]患者男,因"不语、不动、拒食1周"入院。既往曾有类似病史,住院治疗很快缓解。此次病情复发,再次入院。入院后先采取哪种治疗措施比较合适()
正确答案 :E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及支持治疗
解析:此患者最可能为精神分裂症紧张型,电休克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因患者已1周未进食,需加强支持治疗。
[单选题]患者男,22岁,大学二年级学生。近1年来听课发呆,不作笔记,时有自语自笑,动作迟缓,吃一顿饭要1个多小时。患者5天前开始终日卧床,不说话,不吃饭。精神检查:意识清晰,卧床不动不语,针刺其身体无反应,肌张力增高,令患者张嘴,反把嘴闭得更紧,把患者肢体摆成不舒服的姿势,可以保持很久不变。躯体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正确答案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