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立法机关 

题目:各国宪法实施的保障体制各有不同,从宪法实施保障的机关来看,我国实行的是由(  )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 

解析:综观各国的宪法规定和宪政实践,宪法实施保障体制主要有由司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由立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由专门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三种。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多是由立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监督宪法实施的职责,就是实行这一体制的具体表现。我国的这种模式是由l954年宪法确立的。在保留全国人大行使宪法监督职权的基础上,现行宪法又授予全国人大常委会宪法监督的职权,规定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协助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做好监督宪法实施的工作,审查各种法律文件的合宪性;同时还强调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保证宪法在本行政区域实施的职责。由此可知,本题答案为A。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生活态度:如果你赋予工作意义,不论工作轻重,你都会感到快乐,自我设定的成绩不论高低,都会使人对工作产生兴趣。如果你不喜欢做的话,任何简单的事都会变得困难、无趣,当你叫喊着这个工作很累人时,即使你不卖力气,你也会敢带精疲力竭,反之就大不相同。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负担,人生就是地狱。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们应该选择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 解析:考点:意图判断解析本题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文段是总分结构,第一句的最后出现“:”表解释说明关系,说明后文是对于第一句的解释说明。后文中分句之间是并列的关系,对于工作赋予意义会感到快乐;对于工作不感兴趣,就感到劳累。全面概括即选择感兴趣的工作,故选择A项。B、D项都属于其中某个部分,比较片面,容易排除。C项中原文谈的是兴趣的问题,选项变成了奋斗目标与文意不符,排除。

  • [单选题]下列关于宏观调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 解析:宏观调控是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一种调节与控制。宏观调控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宏观调控的主体是国家机关,主要是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是间接调控而不是直接干预。所以A、D错误。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所以B错误。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1)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是宏观调控最主要的手段,主要包括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而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产业政策等。(2)法律手段,法律手段主要是制定经济法规和运用经济法规。(3)行政手段,行政手段主要包括行政命令、指示、规定、指标、禁止、整顿等。所以C正确。故本题选C。

  • [单选题]法律的制定有一个严格程序,理论上也是民意的显示。不能再一时情况下因为民意就改,这会破坏法律的 性。如果开了口子,以后大家 ,那就连法律都不要了。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连贯 一哄而起

  • 解析:先看第一空,由“不能在一时情况下因为民意就改”可知,文段话题不涉及法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排除C、D两项。再看第二空,根据文意可知作者对“因为民意就改”的做法持否定态度,应填入带有贬义色彩的词语,B项“一如既往”为中性词,故本题答案为A。

  • [单选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巨变,各种各样的思潮也_______。这些社会思潮与社会的变迁有怎样的纠结,其问是否有_______可寻,各种思潮是否有共识可以分享?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此消彼长 脉络

  • 解析:题干说的是社会巨变滋生各种思潮,第一空应填一个表示思潮多的词语,排除B、C。“其间是否有可寻”紧承“有怎样的纠结”,则第二空应与“纠结”对应。“纠结”表示混乱的状态,“脉络”比喻条理或头绪,正与“纠结”对应,故本题答案为D。

  • [单选题]一列数,前3个是1,9,9,以后每个都是它前面相邻3个数字之和除以3所得的余数,这列数中的第1999个数是几?
  • 0

  • 解析:将这列数从前至后开始排列:1,9,9,1,1,2,1,1,1,0,2,0,2,1,0,0,1,1,…,这列数除去前面的三个数,其余每13个数为一周期。(1999—3)÷13=153……7,周期中第7个数是0。所以选B。

  • [单选题]“问题”通常指个体面临一个不易达到的目标时的情境,即通往目标的途中存在着障碍,我们称之为遇到了问题。问题的一个根本特点是障碍,有障碍才会有问题。但客观的障碍并不是问题本身,问题是遇到障碍的个体提出来的,它总是以一定的方式被理解和表达。上述文字表明问题的解决过程实质上是(  )。
  • 依赖于一系列认知操作来进行

  • 解析:本题属于辨析原因题。A项不合题意;B项中“运算”和“心理操作”的说法把理解和表达信息的方式局限化了;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个体的主观认知操作过程,而不能说是把握信息,故C项错误。故选D。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村官 国家公务员 教师公开招聘 事业单位 政法干警 选调生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