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选题]下列关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的理解,错误的是哪些?
  • 正确答案 :ABC
  • 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

    人民在法院面前平等

    18周岁以上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


  • [单选题]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第45条第1款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哪种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 正确答案 :D
  • 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

  • 解析:参见我国现行《宪法》第45条。

  • [单选题]某省公民甲某身患重症,在医院医治多年不见起色,甲某痛不欲生希望了结生命,于是告诉医生感觉已经好转,让医生乙某停止积极用药,乙某心领神会,3日后甲某去世。对于该案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哪一项?()
  • 正确答案 :D
  • 乙某的行为在我国宪法和法律上尚无明确的定性

  • 解析:我国《宪法》没有明文规定生命权,所以A项是错误的。B项涉及一定的刑法知识,乙某实施的行为是符合《刑法》第232条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的,但是这种行为涉及安乐死的问题,其分为不作为安乐死和作为安乐死,作为安乐死中包括一类作为缩短患者生命手段的安乐死(积极的安乐死),即为了免除患者痛苦而提前结束生命的方法。在我国法律未允许实施积极安乐死的情况下,实行积极安乐死仍可以构成故意杀人罪。对于本案的情况,显然不是积极安乐死,所以乙某不应当承担故意杀人刑事责任。因此B项是错误的。C项表述不符合题意,题意中并不存在侵犯甲某人格尊严的情况在内,侵犯人格尊严一般是指《宪法》第38条所规定的"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所以C项是错误的。对于安乐死的行为,我国宪法和刑事法律等没有明文规定,所以D项表述正确,应入选。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必典考试
    推荐科目: 国家的基本制度(上)题库 法的演进题库 中国法制史题库 第一节西周至秦汉、魏晋时期的法制题库 第二节英美法系题库 检察制度与检察官职业道德题库 国际私法的主体题库 国际法的主体与国际法律责任题库 国际民商事关系的法律适用题库 国际法上的个人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