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进入工作状态

题目:在运动过程中,身体机能会发生一系列反应,其中“极点”出现在哪一状态?( )

解析:“极点”是人体在进入工作状态过程中出现的生理反应。在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剧烈运动时,由于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不能满足运动器官的需要,练习者常常产生一些非常难受的生理反应,如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率剧增、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产生停止运动的念头,这种机能状态称为“极点”。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属于( )。
  • 分组教学制

  • 解析: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属于分组教学制。

  •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作家和作品对应正确的是( )。
  • 蒲松龄《聊斋志异》

  • 解析:《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明);《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清)。故选择D。

  • [多选题]教育目的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导向作用、选择作用、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 )
  • 解析:教育目的的作用有导向作用,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确立、教育内容的取舍、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育效果的评价,都是以教育目的为依据和前提的。选择作用,有了教育目的,就为教育内容的选择确定了基本范围,保证了教育能够科学地对人类丰富的文化作出有价值的取舍。同时,教育目的也为选择相应的教育途径、方法和形式提供了依据。激励作用,目的是一种结果指向。人类的活动既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那么也就应该是有着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教育活动因为有可以达成的最终目标,最终目标就可反过来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评价作用,教育目的既是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同时也当然是衡量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依据。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 [多选题]师爱是激励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精神动力,又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
  • 解析:师爱是激励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精神动力,又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 推荐下载科目: 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 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 教师资格证-初中思想品德 教师资格证-初中历史与社会 教师资格证-初中地理 教师资格证-初中体育与健康 教师资格证-初中音乐 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 教师资格证-初中英语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