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教师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时间一般应该连续一学期以上
题目:关于班主任工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解析:《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五条规定:班主任由学校从班级任课教师中选聘。聘期由学校确定,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时间一般应连续1学年以上。所以A项将一学年说成一学期,说法错误。故选择A。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清朝末年推行“废科举,兴学校”的举措,开始以日本学制为蓝本建立现代学制。由张百熙起草,国家正式颁布但未实行的现代学制是( )。
壬寅学制
解析:1902年,清朝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是我国教育史上正式颁布但未实行的第一个学制。“壬寅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由管学大臣张百熙拟订。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法定学校系统。
[单选题]研究表明,专家棋手在扫视实战棋局5秒后,能准确再现20多个棋位.而新手仅能记住4-5个棋位,对于这一事实的合理解释是( )。
专家储存了大量有关棋局的知觉模式
解析:专家原有认知结构里面储存了大量有关棋局的经验,能促进他在解决新问题时的迁移。
[单选题]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的实质是( )。
学生认识过程的矛盾
解析: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与其所学的知识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实际上是属于学生认知过程的矛盾。
[单选题]让学生按照各自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属于( )。
个别化教学
解析:个别化教学是为了适合个别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和学习进度而设计的教学方法,是为符合该生能力需要而特别设计的教学方案。让学生按照各自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属于个别化教学。
[单选题]"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是指( )。
迁移
解析: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如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故选择B。A选项,定势,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D选项,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多选题]材料:
黄老师任教的班级里有一位学生徐某,他是家里的独生子,身体健壮,智力正常,最主要的缺点就是上课爱搞小动作、爱“开小差”。他经常上课还没多久就按捺不住,一会儿在书本上乱涂乱画,一会儿摆弄抽屉里的小玩具,一会儿喝饮料,一会儿悄悄地吃零食。
黄老师上课时多次用眼神示意他要注意课堂纪律,可等黄老师不注意的时候,徐某就故技重施。有时候还去拉前面女同学的头发,黄老师发现后让他站在教室后面好好反思一下。可徐某照样能找到嬉闹的手段,悄悄地跟后排同学做鬼脸或是故意动来动去地引起大家的注意。
问题:
(1)请结合材料和实际对徐某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10分)
(2)假如你是黄老师,你会采取何种应对措施?(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