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
正确答案 :B
重阴必阳
[单选题]下列关于精气学说描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E
精气学说与中医整体观念无直接关系
[单选题]太阳伤寒表实证见“未发热”的原因,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正确答案 :C
风寒较重,卫阳郁闭,未能及时达表抗邪
[单选题]以下哪项不属于太阳病提纲
正确答案 :E
身体痛
[单选题]乌梅丸证的治法是
正确答案 :B
清上温下,安蛔止痛
解析:乌梅丸证
【原文】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338)
【释义】本条论蛔厥的证治。蛔厥证因蛔虫内扰所致,有时作时止的特点,且常有吐出蛔虫的病史,故曰“今病者静,而复时烦”,“其人当吐蛔”。因病人脾虚肠寒,蛔虫不安其位,内扰上窜,产生剧烈疼痛,而使病人烦躁不宁。若蛔虫内伏不扰,则疼痛、烦躁消失,故称“须臾复止”。若病人进食,则可引起蛔虫扰动,不仅疼痛又生而烦躁,且可致胃失和降而发生呕吐,蛔虫有可能随之吐出。蛔厥证的治疗,当用清上温下,安蛔止痛的乌梅丸。
乌梅丸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炮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组成。方中重用乌梅,为安蛔止痛之主药。用苦寒之黄连、黄柏,以清上热;用辛热之细辛、干姜、附子、蜀椒、桂枝,取其气辛以伏蛔,温以祛下寒;用人参、当归益气养血;米饭、蜂蜜和胃缓急。全方酸苦辛甘并投,寒温攻补兼用,为清上温下、安蛔止痛之要方,亦可治寒热错杂、虚实互见之“久利”,实为厥阴病寒热错杂证之主方。
[单选题]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治宜
正确答案 :B
大承气汤
[单选题]肉桂入煎剂、研末冲服时的剂量分别是
正确答案 :C
1~4.5g、1~2g
解析:肉桂
药性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
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原。
应用
1.阳痿,宫冷。
2.腹痛,寒疝。善除痼冷沉寒。
3.腰痛、胸痹、阴疽、闭经、痛经。
4.虚阳上浮诸症。
5.气血虚衰证。有鼓舞气血生长之效。
用法用量
煎服,1~4.5g,宜后下或焗服;研末冲服,每次1~2g。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里有实热,血热妄行出血及孕妇忌用。畏赤石脂。
[单选题]桑螵蛸与海螵蛸共同的功效是
正确答案 :B
固精止遗
[单选题]哪种物质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
正确答案 :D
血液中白细胞产生的内源性致热原
[单选题]关于血尿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正确答案 :E
三杯试验第三杯呈血尿表示病变
[单选题]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是
正确答案 :C
寄生虫病
解析: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应激状态、休克、库欣综合征等。寄生虫病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单选题]腧穴的主治特点包括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
正确答案 :E
特殊作用
解析:特殊作用 :是指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的特异治疗作用。所谓双向良性调整作用,是指同一腧穴对机体不同的病理状态,可以起到两种相反而有效的治疗作用。此外,腧穴的治疗作用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如大椎穴退热,至阴穴矫正胎位,阑尾穴治疗阑尾炎等。
[单选题]不仅能治疗局部病,而且能治疗其远隔部位脏腑组织器官病症,是腧穴的
正确答案 :C
远治作用
解析:远治作用 :是指腧穴具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证,而且还有远治作用。十四经穴,尤其是十二经脉中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远治作用尤为突出,如合谷穴不仅能治疗手部的局部病证,还能治疗本经所过处的颈部和头面部病证,这是“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规律的反映。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灸法的作用
正确答案 :B
通腑泻热
解析:灸法的作用
(一)温经散寒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寒湿痹痛、痛经、经闭、胃脘痛、寒疝腹痛、泄泻、痢疾等。
(二)扶阳固脱 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脱证和中气不足、阳气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崩漏、带下、久泻、痰饮等。
(三)消瘀散结 临床常用于治疗气血凝滞之疾,如乳痈初起、瘰疬、瘿瘤等。
(四)防病保健 艾灸有防病保健作用,今人称之为“保健灸”,也就是说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抗病的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长寿不衰。
[单选题]提出"刺有大小"的文献是( )
正确答案 :E
《针灸大成》
[单选题]最早记载"九针"的著作是( )
正确答案 :A
《黄帝内经》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