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42
题目:6,18,( ),78,126
解析:该数列前后两项的差为6的倍数,且倍数成二级等差数列,18-6=6x2,126-78=6x8;所以18+6x4=42,故答案为C选项。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甲、乙、丙、丁四人正在进行羽毛球比赛,已知:①甲比乙年轻;②丙比他的两个对手年龄都大;⑧甲比他的同伴年龄大;④乙与甲的年龄差比丙与丁的年龄差要大:请问他们中年龄最小的是( )。
丁
解析:由①和⑧知,乙>甲>甲的同伴;又由②知,甲的同伴是丁,丙>甲>丁。故年龄最小的是丁。故选择D项。
[单选题]把学习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这是一种( )。
自我提高内驱力
解析:B选项,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自我提高内驱力把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它显然是一种习俗水平。A选项,认知内驱力,即一种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这种内驱力,一般说来,多半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C选项,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它是一种外部的动机。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他们努力学习获得学业成就,主要是为了实现家长的期待,并得到家长的赞许。到了儿童后期和少年期,附属内驱力的强度有所减弱,而来自同伴、集体的赞许和认可逐渐替代了对长者的依附。在这期间,赢得同伴的赞许就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而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则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自己的求知需要,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D选项,无此说法。
[单选题]课外、校外教育是教育学生的重要途径,其主要特点是( )。
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解析:课外、校外活动具有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1)自愿性。在课外、校外教育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现有知识水平选择参加不同的活动。(2)灵活性。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是根据课外、校外活动的目的,从现有设备条件、辅导教师的特点、能力以及学生的不同需要出发确定的。活动的组织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它包括小组活动、群众性的调查参观、竞赛讲演、个人活动等。(3)实践性。课外、校外教育活动注重学生的实践环节。在活动中,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主要通过自己设汁、动手获得。那些经由辅导教师获得的知以和技能,学生可运用到实践当中来验证它的科学性,这样也就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