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肠液中黏液过多,胆汁过少
题目:霍乱病人的"米泔水样"大便主要由于()。
解析:这是一道理解、记忆题。考学生对霍乱发病机制的认识。预测错误率不高。常见错误:选答"B",霍乱无明显的小肠黏膜坏死和脱落。应复习霍乱的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要点霍乱毒素引起的小肠黏膜分泌亢进且黏液增加,机体脱水导致胆汁减少,使水样便变为白色,形成了所谓的"米泔水样"大便。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伤寒原发性菌血症,相当于临床过程的哪一期()。
潜伏期
解析:这是一道理解题。考核要点为伤寒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的相互关系。预测错误率不高。常见错误:选答"B","初期"已经是伤寒第二次菌血症。应复习伤寒两次菌血症与临床表现的关系。要点第一次菌血症相当于潜伏期,无临床表现。伤寒杆菌随血流进入肝、脾、胆囊、骨髓等组织器官内继续大量繁殖,再次进入血流形成第二次菌血症,释放内毒素,产生临床症状,进入初期。
[单选题]伤寒病变最显著的部位是()。
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结
解析:这是一道理解、记忆题。考核伤寒的病理改变。预测错选率不高。常见错误:选答"C","回肠和空肠"都可受伤寒病变累及,但回肠末段病变才最为显著。应复习伤寒的病理改变及病变部位。要点伤寒病变可影响上述各器官组织,但最显著的病变部位则见于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结。
[单选题]典型霍乱弧菌在吐泻期的表现应无()。
里急后重
解析:这是一道理解、记忆题。考核学生对典型霍乱临床特点的认识。预测错误率不高,常见错误:选答"E",其原因可能与其他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特点相混淆有关。应复习霍乱的临床表现。要点霍乱的临床特点主要与小肠黏膜生理功能失调有关,无明显的直肠、乙状直肠等大肠病变,故不伴有里急后重。
[多选题]关节症状多见于()。
革兰阴性球菌败血症
产碱杆菌败血症
[多选题]支持脊髓灰质炎的实验室诊断指标有()。
特异性补体结合抗体阳性
脑脊液常规检查有类似病毒性脑膜炎的变化
血及脑脊液中特异性抗体IgM阳性
粪便中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
[单选题]基因组为DNA的肝炎病毒是()。
乙肝病毒
解析:这是5道理解、记忆、判断题。重点考学生对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及临床表现的认识。预测错误率较高。常见错误:①第8题选答"C","丙肝病毒"IgG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在慢性感染病例,该抗体可长期存在;选答"D","丁肝病毒"IgG抗体在慢性感染病例亦可长期存在;②第9题选答"D",学生通常对丁肝病毒的病原学不重视,只了解它的复制必须依赖乙肝病毒,容易误以为它是DNA病毒;③第10题选答"E","戊型肝炎"发生在孕妇、老年人时,发展成重型肝炎的概率较高,但临床常见的重型肝炎并非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④第11题选答"B",原因主要是学生较多接触HBV前C区变异、S区变异免疫逃避株、拉米夫定治疗后YMDD变异等。因此,误认为乙肝基因组异质性最大;⑤第25题选答"B",在儿童时期,"乙肝病毒"感染易转为慢性携带,成年感染则大部分痊愈,丙肝病毒感染无论在儿童或成年均易转为慢性。要点戊型肝炎无慢性感染病例,大部分情况下,m液中戊型肝炎病毒特异性抗体较其他型肝炎病毒IgG抗体更易消失。在上述5种肝炎病毒中,只有HBV为DNA病毒。临床上由乙肝引起的重型肝炎患者最多。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异质性最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易转为慢性。
[单选题]患儿,男,2岁,河南人。10天前随父母到广州,4天前开始出现发热、咳嗽,体温约39℃,2天前体温曾降至正常,昨晚再次发热,不喜抱,卫生所急诊肌注退热针左侧下肢不能站立,针刺有反应,膝反射减弱。周围血液白细胞数为5.8x109/L,分类计数N58%.红细胞为5.2×1012/L,血小板为183×109/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