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与角膜的黏附通常较松散,容易脱落
题目:对于卷丝状角膜炎描述不正确的是()
解析:各种原因引起角膜表面出现由变性的上皮及黏液组成的丝状物均称为丝状角膜炎。自觉症状有异物感、畏光、流泪等。瞬目时症状加重,而闭眼时症状可减轻。角膜上可见色泽较暗、卷曲的丝状物一端附着于角膜上皮层,另一端游离,可被推动,长度从0.5mm到数毫米不等,能被孟加拉红染色。丝状物附着处角膜下方可出现小的灰白色上皮下混浊。与角膜的黏附通常较牢固,由于瞬目动作,丝状物可能会弯曲折叠,用力闭眼动作可能使丝状物从角膜面脱落,而残留角膜上皮缺损区,在此缺损区又可重新形成新的丝状物。丝状物可在不同位置反复出现。因此选项D中的描述不正确。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关于浅层巩膜炎与巩膜(基质)炎,下述叙述错误的是()
两者均有自愈倾向
解析:浅层巩膜炎与巩膜(基质)炎的临床表现、预后不一,考生应掌握这些差别。备选答案中A、B、C、D均是两种类型巩膜炎的特点,而E只是部分浅层巩膜炎的特点,巩膜(基质)炎没有自愈倾向。因此,正确答案是E。
[单选题]患者,女性,43岁,因右侧颅内神经胶质瘤接受放疗后出现右眼红,角膜旁中央下方见片状角膜上皮缺损,荧光素染色阳性,诊断为神经麻痹性角膜溃疡,正确的处理措施是()
戴用软性接触镜促进角膜缺损灶的愈合
解析:神经麻痹性角膜炎为三叉神经遭受外伤、手术、炎症或肿瘤等破坏时,失去神经支配的角膜敏感性下降以及营养障碍,对外界有害因素的防御能力减弱,因而角膜上皮出现干燥及易受机械性损伤。治疗措施包括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和眼膏保持眼表湿润,用抗生素眼药水及眼膏等预防感染,羊膜遮盖、戴用软性接触镜或包扎患眼等促进角膜缺损灶的愈合。药物治疗无效可行睑缘缝合术或用肉毒杆菌毒素A造成暂时性上睑下垂保护角膜,减少泪液蒸发,防止眼表干燥。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单选题]患者女,37岁,右眼视力下降2年。眼科检查:Vos0.4,右眼结膜无充血,角膜中央前基质层可见颗粒状混浊,其母及姐姐均有类似角膜病变,其可能的遗传方式为()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解析: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多选题]大角膜与先天性青光眼的不同之处有()
眼压正常
角膜透明
角膜缘界限清楚
无进展
[多选题]以下为铁沉着的是()
Hudson-Stahli线
Stocker线
Ferry线
Fleischer环
解析:Hudson-Stahli线:睑裂部水平向棕黄色线;Stocker线:翼状胬肉的头端前沿的角膜上有棕黄色线,垂直位;Ferry线:抗青光眼手术的滤枕角膜缘处弧形棕色线;Fleischer环:角膜圆锥基底附近有棕黄色环,含铁血黄素、色素沉着于圆锥基底的上皮细胞。
[多选题]存在后强性层异常的角膜病有()
多形性角膜后层营养不良
婴儿性青光眼
急性圆锥角膜
产伤
解析:婴儿性青光眼、急性圆锥角膜、产伤可造成后强性层破裂,多形性角膜后层营养不良可引起后强性层增厚。
[单选题]患者,女性,41岁,因右眼剧烈眼痛、畏光、流泪及视力下降2个月来诊。此前曾在当地给予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抗病毒眼液滴眼治疗,症状无改善,且有加重趋势。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5,矫正无提高。结膜混合充血,上方、鼻侧及颞侧角膜缘溃疡形成,约占3/4象限(8点钟至5点钟),最宽处位于角膜11点钟约5mm,溃疡与角膜缘之间无透明角膜间隔,其朝向角膜中央方向有一个潜掘状的浸润进行缘。前房深度正常,房水闪辉(±),未见积脓。左眼视力1.0,检查未见异常。患者既往身体健康,否认风湿、类风湿等免疫性疾病,入院后全血细胞计数和分类值正常、全身类风湿因子(RF)、抗核抗体(AN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均为阴性。
解析:诊断明确后需要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板层角膜移植术是目前治疗蚕食性角膜溃疡的首选方案。因为板层角膜移植术可以清除免疫炎性坏死组织、免疫炎性活性细胞及活性成分,清除了角膜的靶抗原,中断了免疫性炎症过程,重建角膜正常结构,防止角膜穿孔。该患者角膜溃疡累及3/4的角膜缘,如果行新月形板层移植难以完成所有病灶的切除,且弧形区位于角膜中央光学区,缝线和切口形成的瘢痕将造成严重的散光,影响视觉质量。如果行全板层角膜移植,则损伤患者自身正常的1/4角膜缘,使术后没有自身角膜上皮细胞的来源。经过权衡比较,采用"D"形板层角膜移植,既可保留自身健康的角膜缘,又将病灶组织切除,同时角膜切口跨过瞳孔区,只在近角膜缘的周边部角膜缝合,最大程度地减少手术源性散光。因此第二问的正确答案是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