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足三里、阑尾、曲池、天枢
题目:患者,男,36岁。右下腹疼痛1天。患者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疼痛,继而转移至右下腹,以手按之,其痛加剧,痛处固定不移,伴有发热,恶心,舌苔黄薄而腻,脉弦数。治疗应首选()。
解析:【考点】肠痈的辨证、处方。根据患者的症状可诊断为肠痈,针灸治疗主穴是天枢、上巨虚、阑尾。发热者可加曲池,比较各组穴位,选项A最符合。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位于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腧穴是()。
肝俞
解析: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其中第九胸椎棘突下是肝俞,脾俞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胃俞位于第12胸椎下,胆俞位于第10胸椎下,肾俞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
[单选题]患者头痛数年不愈,反复发作,心烦易怒,面赤口苦,睡眠不宁,舌红苔黄,脉弦数。治疗除主穴外,还应选用的配穴是()。
太冲、太溪、侠溪
解析:根据患者症状表现,可明确诊断为头痛,头痛总体上分为外感头痛、内伤头痛两大类,内伤头痛又可分为肝阳上亢头痛、肾虚头痛、血虚头痛、痰浊头痛、瘀血头痛。患者心烦易怒,面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肝阳上亢头痛。主穴处方为百会、头维、风池。配穴加太冲、太溪、侠溪。
[单选题]八脉交会穴与阳跷脉相通的经穴是()。
申脉
解析:八脉交会穴与阳跷脉相通的经穴为申脉。故本题选E。
[单选题]经络系统中能加强表里两经在浅层相互联系的主要是()。
十五络脉
解析:【考点】经络系统的组成:别络的作用。四肢部的十二经别络,加强了十二经中表里两经的联系,沟通了表里两经的经气,补充了十二经脉循行的不足。
[单选题]取背、腰部腧穴最适宜选用()。
伏卧位
解析:【考点】毫针刺法:针刺体位。针刺背、腰部穴位应取伏卧位,这样才能更好地暴露背、腰部穴位。
[单选题]女性,45岁,患者头痛2周,加重2天,疼痛呈持续性,以前额及两颞部疼痛为主,眠差,舌淡红,苔薄白。此病例按头痛部位应辨证属哪条经脉()。
阳明头痛、少阳头痛
解析:【考点】头痛的辨证。前额是阳明经分野,颞部是少阳经分野,故前额及两颞部疼痛属阳明头痛和少阳头痛。
[单选题]患者,女,31岁。右侧牙痛3天,龈肿,痛剧,伴口臭,口渴,大便3日未行,舌苔黄,脉洪。治疗除取颊车、下关穴外,还应加()。
合谷、内庭
解析:【考点】牙痛的辨证、处方。从患者的症状可诊断为胃火牙痛,针灸治疗除取主穴颊车、下关、合谷外,还应加内庭,清泻胃火。
[单选题]慢性肾功能不全,血钾7.1mmol/L时,此时最佳的治疗措施是().
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解析:血清钾在6.Smmol/L以上,血尿素氮21.4mmol/L以上或血肌酐442μmol/L,为透析治疗的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