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缺血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是()。
正确答案 :D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单选题]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
正确答案 :D
心肌再灌注
[单选题]以下哪组症状临床上可诊断为劳力性心绞痛()。
正确答案 :C
在劳力时或情绪激动时胸骨后压榨性痛,经休息3~10分钟缓解,或含硝酸甘油5分钟内缓解
解析:劳力性心绞痛症状学诊断要点。劳力性心绞痛是一个症状学的诊断,靠典型的临床症状来确诊,系心肌需氧超过冠状动脉对心肌的供氧能力而引起的一过性心肌缺血、缺氧,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典型劳力性心绞痛应符合以下5个特点:①疼痛部位在胸骨体上、中段或心前区,范围手掌大小,可放射至左臂、左肩、颈部、咽部或下颌部。②疼痛呈钝痛性质,如压迫感、憋闷感。③疼痛持续时间3~5分钟,一般不超过30分钟。④诱发因素为劳力或情绪激动的当时,而非过后。⑤缓解方法为经休息或舌下含硝酸甘油5分钟内缓解。
[单选题]引起每搏输出量增大的因素是()。
正确答案 :D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
解析:心率加快超过一定范围,由于舒张期明显缩短而导致每搏输出量减少,故A错误。每搏输出量是影响心指数的因素之一,故B错误。动脉血压升高不利于心室射血而可能使每搏输出量减少,故C错误。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增大说明射出血量减少,将使每搏输出量减少,故E错误。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前负荷增加将使每搏输出量增多,所以D正确。本题选D。
[单选题]急性心肌梗死早期(24小时内)主要死亡原因为()。
正确答案 :C
心律失常
解析:①心律失常见于75%~95%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发生在起病1~2天,而以24小时最多见。室颤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特别是入院前主要的死因。②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在起病的最初几天内发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转阶段发生。③休克见于约20%的患者,多在起病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④心脏破裂较少见,常在起病1周内出现。⑤栓塞发生率1%~6%,见于起病后1~2周。故本题选C。
[单选题]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最常用的溶栓剂是()。
正确答案 :B
尿激酶
解析:以上药物中只有尿激酶为纤溶酶原激活剂,进入体内激活纤溶酶原形成纤溶酶,使纤维蛋白溶解,溶解已形成的纤维蛋白血栓,同时不同程度的降解纤维蛋白原。
[单选题]患者,男,62岁。左侧胸痛伴呼吸困难1天。疼痛呈持续性锐痛,咳嗽时加剧,无放射痛、发热。查体:BP110/80mmHg,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P2亢进,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左下肢水肿。胸痛最可能的原因是()。
正确答案 :C
肺梗死
解析:急性肺动脉栓塞可发生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和休克,有右心负荷急剧增加的表现如发绀、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下肢水肿等。综合患者的症状、体征,患者最可能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引起的肺栓塞。
[单选题]患者,男,60岁,因急性心肌梗死收入院。住院第二天心尖部出现2/6~3/6级粗糙的收缩期杂音,间断伴喀喇音,经抗缺血治疗后心脏杂音消失。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正确答案 :A
心脏乳头肌功能失调
解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有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室壁膨胀瘤;栓塞(多见于起病后1~2周);心肌梗死后综合征(于心肌梗死后数周至数月内出现,偶可发生于数天后,可反复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气急、咳嗽等症状,可能为机体对坏死物质产生过敏反应所致;其他(如呼吸道或其他部位的感染、肩-手综合征等)。其中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主要因缺血、坏死引起,可造成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区有响亮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但经过抗缺血治疗,症状可以改善。
[单选题]心肌坏死的心电图特征性表现是()。
正确答案 :B
病理性Q波
解析:心肌缺血性改变为T波、损伤性ST段改变和坏死性Q波,其中坏死性Q波是心肌坏死的标志。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