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湿法制粒就是指以水为润滑剂制备颗粒

题目:下列有关制粒叙述错误的是()

解析:常用的制粒法有:①挤出制粒法:将药料加黏合剂或润湿剂或稠浸膏,混合制成“握捏成团,轻压则散”的软材,经挤压通过筛网的制粒方法,为目前生产应用最多的制粒方法。②湿法混合制粒法:将药料与辅料共置快速搅拌制粒机的密封容器内,将混合、制软材、分粒与滚圆一次完成的制粒方法。③喷雾转动制粒法:将药粉和辅料的混合物置包衣锅或适宜的容器中转动,将润湿剂或黏合剂呈雾状喷入,使粉末黏结成小颗粒,同时加热使水分蒸发,滚转至颗粒干燥。此法适于中药半浸膏粉、浸膏粉或黏性较强的药物细粉制颗粒。④流化喷雾制粒法:又称“沸腾制粒”或“一步制粒法”,系将制粒粉料置于流化喷雾制粒设备的流化室内,利用气流(温度可调)使悬浮呈流化态,再喷入润湿剂或黏合剂液体,使粉末凝结成粒的方法。⑤喷雾干燥制粒法:将中药浓缩液,经特殊雾化器雾化成大小适宜的液滴喷入干燥室中,并在热气流中干燥得到近于球形的细小颗粒。干颗粒可直接压片或再经喷雾转动制粒。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下列避免金属离子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通常采用()
  • 选用纯度较高的原辅料

  • 解析:制剂中的微量金属离子对自身氧化反应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为此应避免制剂中金属离子的影响,采用的措施有:使用高纯度的原辅料;操作过程中避免使用金属器具;加入金属螯合剂,如依地酸二钠、枸橼酸、酒石酸、二巯乙基甘氨酸等附加剂。

  • [单选题]关于难溶性药物在片剂中溶出,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药物被辅料吸附则阻碍药物溶出

  • 解析: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检查此项制剂不需检查崩解时限,是评介药物制剂质量的一个内在指标,是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崩解和溶出的体外试验法。溶解度小于0.1%~1%的药物,在体内一般均受溶解速度的影响。因而片剂的溶出度主要用于难溶性药物的测定。影响溶出度的因素有:①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如药物本身的粒子大小,愈小速度愈快;晶型,无定型比结晶型药物溶解度大。②制剂中的赋形剂会影响溶出度。③压片压力的影响。④贮存期的影响。

  • [多选题]有关表面活性剂的正确表述是()
  • 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基和亲油基之间的大小和力量平衡程度的量定义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简写为HLB

    亲水性表面活性剂有较高的HLB值,亲油性表面活性剂有较低的HLB值

    最适于作疏水性药物润湿剂HLB值是在7~11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故常用作杀菌和防腐剂

  • 解析:HLB值是一个相对值,规定将疏水性最大的完全由饱和烷烃基组成的石蜡(完全无亲水性)的HLB值为O;将亲水性最大的完全由亲水性的聚乙二醇(完全是亲水基)的HLB值为20,以此标准制定出其他表面活性剂的HLB值。HLB值越小,亲油性越强;反之,亲水性越强。润湿剂的作用主要是降低药物微粒与液体分散介质之间的界面张力,增加疏水性药物的亲水性,使其易被润湿与分散。许多疏水性药物,如阿司匹林、甾醇类等不易被水润湿,制备混悬剂时往往漂浮于液面上,不能分散在整个系统中。这时可加入润湿剂,润湿剂被吸附于药物微粒表面上,排除了被吸附的空气,并在微粒周围形成水膜,增加其亲水性,使疏水性药物较好地分散。常用的润湿剂多为表面活性剂,其HLB值在7~11,且有一定的溶解度。口服混悬剂常用聚山梨酯类、磷脂类、泊洛沙姆等作为润湿剂。此外,甘油、糖浆等,也有一定的润湿作用。作为O/W型(水包油型)乳状液的乳化剂其HLB值常在8~18,作为W/O型(油包水型)乳状液的乳化剂其HLB值常在3~6。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起作用的部分是阳离子,其分子结构主要部分是一个五价氮原子,所以也称为季铵化合物。其特点是水溶性大,在酸性与碱性溶液中较稳定,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作用和杀菌作用。

  • 推荐下载科目: 药剂学题库 临床药学专业实践能力题库 药物化学与分析题库 临床药学专业知识题库 临床药学基础知识题库 临床药学综合练习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