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患者,男性,65岁。结肠切除术后,三天后出现过度呼吸,呼吸性碱中毒,接下来的一天里,状况继续恶化,检查发现体温>40℃;显著高血压,心动过速;尿素氮和血肌酐升高;尿量少;白细胞计数17×109/L,核左移。患者咳脓性痰,革兰染色呈棒状阳性。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问题:下列叙述中哪些是正确的?题干:注射用葡萄糖50g,盐酸适量,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B.制备葡萄糖注射液时,颜色变黄,pH下降,是由于生成酸性产物
C.在制备时可通过采用浓配法、加适量盐酸、用活性炭吸附等方法解决澄明度不合格的质量问题
E.葡萄糖注射液灭菌后常出现的问题有产生云雾状沉淀、渗透压改变、pH下降
解析:葡萄糖过热使溶液变黄,至少有一部分颜色是由于葡萄糖的分解产物5-羟甲基糠醛(5-HMF)的聚合作用所致,还认为可由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与氨基酸作用而形成有色高聚物。氨基酸对5-HMF及色素的生成起着触媒作用,可大大加速葡萄糖的分解速度。葡萄糖系用酸水解淀粉经糖化而得,故可能带人淀粉中的蛋白质、水解蛋白、脂肪以及未完全糖化的糊精等物质,其水溶液灭菌后析出胶体絮状物影响溶液的澄明度,因此,在配制注射液时采用浓配、加活性炭吸附、加盐酸加热等工艺,以中和胶体所带电荷,促使糊精水解完全与蛋白质凝聚达到提高澄明度的目的。由于以上输液成分分解和聚合的原因,葡萄糖注射液灭菌后常出现的问题有产生云雾状沉淀、渗透压改变、pH下降等。输液的通常灭菌方法是用115℃30分钟热压灭菌,葡萄糖注射液的最佳pH值为3.8~4.0。灭菌后颜色变黄,pH下降,与输液的pH、灭菌时间相关,与过滤不相关。
[单选题]需按《麻黄碱管理办法》规定进行管理的药物中不包括()
麻黄药材
解析:《麻黄碱管理办法》所指麻黄碱(含左、右旋)除《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简称联合国八八公约)规定管制的麻黄碱、伪麻黄碱外,还包括从麻黄草提取和化学合成的盐酸麻黄碱、草酸麻黄碱、硫酸麻黄碱等盐类,以及麻黄浸膏、麻黄浸膏粉,但不包括麻黄药材。
[单选题]根据分子组成特点和极性基团的解离性质,可将表面活性剂分为()
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解析:表面活性剂根据其分子能否解离成离子,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大类。离子型又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3类。
[单选题]以下关于老年人用药易发生不良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老年人应用普萘洛尔易诱发心动过速
解析:普萘洛尔可致心动过缓、心脏停搏,还可诱发哮喘。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与利尿剂合用可加重耳毒性反应,还可使肾脏受损。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可出现窦性心动过缓(40次/分以下)、一过性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阿托品不能对抗此反应。抗心绞痛药物如硝酸甘油可引起头晕、头胀痛、心跳加快,可诱发或加重青光眼。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等可致思睡、头晕、口干等反应。
[多选题]解热镇痛抗炎药的特点是()
属于非甾体抗炎药
对锐痛无效,对炎性所致钝痛有效
共同机制是抑制PG的合成和释放
解析:解热镇痛抗炎药可抑制体内前列腺素(PG)合成,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大多数还具有(对乙酰氨基酚除外)消炎抗风湿作用。由于其特殊抗炎作用,为了与糖皮质激素(甾体)抗炎药区别,又称为非甾体抗炎药。解热降温的特点是使发热病人体温下降或恢复正常,对正常人体温无影响,具有中等度镇痛作用,临床主要用于头痛、牙痛、肌肉痛、关节痛、痛经等,对剧痛及平滑肌绞痛无效。
[多选题]病历摘要:熟练掌握药品分析检验的基本原理、方法、特点、注意事项和应用
[单选题]案例摘要:患者,男性,46岁。总胆固醇(TC)6.29mmol/L,甘油三酯(TG)2.34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C)1.8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97mmol/L。时有头疼、头晕,中午睡眠后腹胀,血压130/92mmHg,医生诊断为高脂血症。血脂是人体血浆内所含脂质的总称,其中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当血清胆固醇超过正常值6.2mmol/L,甘油三酯超过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3.64mmol/L,即可称之为高血脂症。
[单选题]案例摘要:患者,男性,50岁。患喉结核在家不规则服异烟肼半年。2周前突发语言不清,右侧肢体肌力下降,胸片两肺弥漫性小结节影,上中部较多部分有融合,颅脑CT示脑梗塞,医生诊断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