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只去杭州
题目:国庆黄金周,小白和朋友们商量去外地旅游的事,小米说:如果不去绍兴,就去杭州吧。小黄说:如果不去杭州,就不去绍兴了。小刘说:咱们只去其中一处吧。小白据此提出的大家都能接受的意见是( )。
解析:由于小白的意见大家都可以接受,且小刘说只能去一处,因此排除A、B。根据小黄是说法,不去杭州,就不去绍兴,可以推导出去绍兴,就要去杭州,因此如果去绍兴,与小刘说法一一只去其中的一处矛盾,因此选择D。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两位老师在办公室闲谈,甲老师说:"我们班的李明特别聪明,懂得很多知识,真不愧是工程师的儿子。"乙老师说:"我班的李刚什么都不会,怎么教都学不好,没办法,父母都是小学文化。"甲老师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嘛,就是这个理儿。"两位老师的说法( )。
错误,作为教师应树立"所有的学生都能成才"的观点
解析:这两位老师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排除A、B。C选项题干中没有涉及,排除C。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实现教育公正,"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有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遗传物质等。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因素各有区别,都应该关注他们的发展。两位老师的谈话以"遗传决定论"的论调,忽视了一部分学生的发展,没有树立"所有学生都能成才"的理念,故选择D项。
[多选题]下列关于洋务教育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核心的教育思想
洋务教育介绍西学,培养早期科技人才,客观上是有积极作用的
解析:洋务教育带有着半殖民地半封建性,具有封建性和买办性;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核心思想贯穿晚清的教育,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却从客观上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因此A、C项正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开端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因此B项错误。西学主要是指西政、西艺、西史。"西政"有"学校、地理、度支、赋税、武备、律历、劝工、通商"等,即西方各类具体的制度和行政管理措施:"西艺"有"算、绘、矿、医、声、光、化、电"等,即西方各类科学技术:"西史"即西方各国历史。因此D项错误。
[多选题]教育发展水平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和决定的。( )
解析:教育发展水平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和决定的。
[单选题]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现象,心理学上称为( )。
高原期
解析:"高原现象"是指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中间的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
[单选题]教师把知识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学习方式是( )。
接受学习
解析: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
[单选题]德育内容具有历史性、阶级性和( )。
民族性
解析:德育内容具有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社会共同性和历史继承性。
[单选题]课外教育、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 )。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解析: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