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下列属于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表现是()中指发麻
X线片见颈椎侧后方骨质增生
腰及坐骨神经痛
下肢痉挛瘫痪#
- 手法动作中不具有相对合力的是()抖法在四肢操作时,其抖动幅度和频率的要求()搓法、拿法
振法、捏法#
捻法、捏法
拿法、捻法幅度由大到小,频率由缓到快#
幅度先大而小,频率先快渐慢
幅度由小而大,频率由缓后快
幅
- 推拿古称按摩、按扤等名称,而"推拿"一词,始见于()捏法一般不运用于()秦汉时期
唐代
清代
明代#颈项部
胸椎部
腰骶部
四肢关节部#
- 在施行颈椎斜板法时,要强调禁忌在仰头位下旋转颈椎,因为这种操作方法违反了()肩周炎、关节间隙缩窄、运动功能障碍,应首选()关节运动轴的原则
关节运动解剖结构学原则#
关节运动区位原则
手法操作的轻巧省力原则
- 抖法在四肢操作时,其抖动幅度和频率的要求()“动”是推拿疗法的特点,以下不是"动"所包括的治疗方面是()幅度由大到小,频率由缓到快#
幅度先大而小,频率先快渐慢
幅度由小而大,频率由缓后快
幅度和频率要保持均匀促
- 《黄帝岐伯按摩》十卷成书于()一指禅屈指推法术者的着力部位是()先秦时期
秦汉时期#
宋金元时期
隋唐时期拇指指端
拇指指间关节背侧#
拇指螺纹面
拇指偏峰
- 小儿肌性斜颈如不治疗,随年龄增长,晚期除颜面症状外,还伴有()《厘正按摩要术》的作者是()颈椎侧突#
胸椎侧突
腰椎侧突
以上都不是熊应雄
龚云林
张振鋆#
夏云集
- 一指禅偏峰推法在临床上多用于()操作腰部后伸扳法时,患者的体位一般为()颜面部#
颈项部
四肢关节部
背部俯卧#
仰卧
侧卧
站势
- “大抵按摩法,每以开达抑遏为义”出自()捻法一般适用于()《伤科纂要》
《医宗金鉴》
《圣济总录》#
《外台秘要》肩关节
肘关节
指间关节#
膝关节
- 椎体后关节错位引起的胆绞痛,推拿治疗可采用()对体表应产生轻重交替的滚动刺激,前滚和回滚时着力轻重之比为()颈椎前屈位扳法
腰椎后伸扳法
胸椎对抗复位法#
骨盆牵引2:1
3:1#
4:1
5:1
- 下列选项中不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病因的是()据史书记载,我国第一部推拿按摩学专著是()外伤、劳损
肝肾阴虚
外感风寒湿邪
嗜食辛辣之物#《小儿按摩经》
《小儿推拿经》
《黄帝岐伯按摩十卷》
《黄帝岐伯按摩》十卷#
- 作中等力度点击时,其整个动作的中心环节是()小儿推拿的推法要求每分钟为()腕关节
肘关节#
肩关节
指间关节80~120次
120~160次
160~200次
200~300次#
- 关于法操作幅度,正确的是()低坐位颈椎拔伸法时,术者的用力部位是()向前滚45°,向后滚45°左右
向前滚60°,向后滚60°左右
向前滚40°,向后滚80°左右
向前滚80°,向后滚40°左右#双手
双上肢
双下肢#
腰背肌
- 小儿推拿中直推法要求每分钟为()髋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后伸幅度()80~120次
120~160次
150~250次#
160~200次25°~30°
35°~45°
10°~30°#
15°~20°
- 退行性膝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期治疗不宜采取的操作是()小儿推拿手法中最轻,常用于小儿头面和手部面状、线状穴的是()抱揉膝关节周围
拿捏膝髌周围
大幅屈伸膝关节#
点按委中、承山穴摩法
抹法
运法#
旋推法
- 下列哪个手法主要用于四肢部,具有调和气血、放松肌肉()与胆绞痛发生有关的病变是()抖法#
揉法
摇法
推法颈椎病
腰椎骨质增生
第2、第4腰椎后关节错位
第7至第9胸椎后关节错位#
- 治疗腰椎小关节机能紊乱症的首选手法是()反复出现“落枕”现象是哪型颈椎病的诊断要点之一()击法
斜扳法#
拍法
按法颈型#
神经根型
脊髓型
交感神经型
- 拔伸法的作用是使关节得到()椎体后关节错位引起的胆绞痛,推拿治疗可采用()屈伸,展收,滑利
整复,伸展,松解#
屈伸,整复,松解
旋转,伸展,松解颈椎前屈位扳法
腰椎后伸扳法
胸椎对抗复位法#
骨盆牵引
- 踝关节拔伸法操作时,拔伸动作的方向为()肱骨外上髁炎宜选用()跖屈
背伸
先跖屈后背伸
先背伸后跖屈#法、按法、揉法#
摇法、扳法
拔伸法
制动于休息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