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铁路的基本建设、产品制造应综合配套,保证质量,采用系统集成技术,实现各子系统顶层协调统一,采用保证行车安全的技术设备,实现技术设备(),满足()要求。长度()km的隧道,应按相应规定设置紧急出口或避难所;长度
- 为保证人身安全,除专业人员执行有关规定外,其他人员(包括所携带的物件)与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的距离,不得小于()mm。直线桥梁自线路中心至作业通道栏杆内侧的净距:200km/h以上铁路无砟轨道桥面应不小于()m。1
- 车辆按用途分为客车、()及特种用途车(如试验车、发电车、轨道检查车、检衡车等)。250km/h及以上区段双线不应小于()m,单线不应小于1.5m。道岔应保持良好状态,道岔各零部件应齐全,作用良好,缺少时应及时补充。道
- 接触网短时(5min)最高工作电压为()kV,最低工作电压为20kV。()是指运用动作幅度上的收紧与伸展来加强动作间的对比。站内正线的最小距离规定:直线部分铁路线间距300km/h<v≤350km/h线间最小距离(mm)为:()
- 铁路信号机应采用()信号机。桥梁墩台基础应有足够的埋置深度,满足()要求。铁路桥梁作业通道和隧道内安全空间、救援通道、应急照明和通信以及其他相关设施的设置等应符合有关()规定。铁路工作人员专用通道、作
- 车站根据业务性质、运量大小及技术作业的需要,设置下列主要设备:()桥长超过3km时,应每隔约()km(单侧约6km)在线路两侧交错设置1处可上下桥的紧急疏散通道,并设置防护门。钢轨伸缩调节器应铺在(),避免与竖曲
- 铁路工作人员专用通道、作业门应有警示()。桥梁墩台基础应有足够的埋置深度,满足()要求。作业通道宽度应不小于()m。三线及四线区间的第二线与第三线的最小距离规定:直线部分铁路线间距线间最小距离(mm)为:
- 道岔应保持良好状态,道岔各零部件应齐全,作用良好,缺少时应及时补充。道岔出现伤损或病害时,应按有关规定要求及时()或更换。桥上通过重型铁路救援起重机前,应进行()检算。直线桥梁自线路中心至作业通道栏杆内侧
- 正线道岔的直向通过速度不应小于路段()。最大行车速度
设计行车速度#
实际行车速度
- 正线与到发线连接应采用()号道岔。两正线间的渡线应按功能需要选用18号及以上道岔。直线桥梁自线路中心至作业通道栏杆内侧的净距:200km/h以上铁路无砟轨道桥面应不小于()m。桥长超过3km时,应每隔约()km(单侧
- 高铁车站正线及到发进路上的道岔宜采用(),道岔轨型应与正线和到发线的轨型相同。直线桥梁自线路中心至作业通道栏杆内侧的净距:200km/h及以下铁路应不小于()m。高速铁路最大曲线半径为()。单机、自轮运转特种
- 钢轨伸缩调节器应铺在(),避免与竖曲线重叠。250km/h及以上区段双线不应小于()m,单线不应小于1.5m。隧道断面面积应满足旅客()要求,衬砌、洞门结构、洞口仰坡、轨下基础应安全稳定,并具备良好的防排水系统。新建
- 高铁道岔应铺设在直线上,正线道岔不得与()重叠。道岔应保持良好状态,道岔各零部件应齐全,作用良好,缺少时应及时补充。道岔出现伤损或病害时,应按有关规定要求及时()或更换。站内正线的最小距离规定:直线部分铁
- 高速铁路有砟轨道正线应采用()碎石道砟。桥长超过3km时,应每隔约()km(单侧约6km)在线路两侧交错设置1处可上下桥的紧急疏散通道,并设置防护门。正线及到发线轨道应采用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正线钢轨应采用(
- 正线及到发线轨道应采用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正线钢轨应采用()m长定尺的60kg/m钢轨。接触网短时(5min)最高工作电压为()kV,最低工作电压为20kV。100#
200
50027.5
29#
30
- 新建300km/h及以上铁路、长度超过()km的隧道及隧道群地段,可采用无砟轨道。铁路桥梁作业通道和隧道内安全空间、救援通道、应急照明和通信以及其他相关设施的设置等应符合有关()规定。当列车运行速度(km/h)为:
- 长度()km的隧道,应按相应规定设置紧急出口或避难所;长度超过20km的隧道或隧道群,应设置紧急救援站。()客货共线铁路有关货运技术设备的要求参照本规程普速铁路部分执行。当列车运行速度(km/h)为:300<v≤350时
- 桥长超过3km时,应每隔约()km(单侧约6km)在线路两侧交错设置1处可上下桥的紧急疏散通道,并设置防护门。铁路工作人员专用通道、作业门应有警示()。到发线与相邻到发线的最小距离规定:直线部分铁路线间距线间最
- 作业通道宽度应不小于()m。铁路总公司《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技术规章编号:TG/01-2014)自()起施行。0.8#
1
0.52014年5月27日
2014年10月1日
2014年11月1日#
2015年1月1日
- 直线桥梁自线路中心至作业通道栏杆内侧的净距:200km/h及以下铁路应不小于()m。有砟轨道路肩宽度:线路设计速度为200km/h区段的路肩宽度不小于()m接触网短时(5min)最高工作电压为()kV,最低工作电压为20kV。
- 直线桥梁自线路中心至作业通道栏杆内侧的净距:200km/h以上铁路无砟轨道桥面应不小于()m。正线及到发线轨道应采用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正线钢轨应采用()m长定尺的60kg/m钢轨。正线与到发线连接应采用()号道
- 隧道内空气标准达不到规定要求时,应设置(),瓦斯隧道还应设置必要的瓦斯监测设备。铁路总公司《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技术规章编号:TG/01-2014)自()起施行。铁路桥梁作业通道和隧道内安全空间、救援通道、应急照
- 铁路桥梁作业通道和隧道内安全空间、救援通道、应急照明和通信以及其他相关设施的设置等应符合有关()规定。动车组以外的列车中相互连挂的车钩中心水平线的高度差,不得超过()mm。设计要求
设计规定
设计规范#A、5
- 桥梁墩台基础应有足够的埋置深度,满足()要求。桥上通过重型铁路救援起重机前,应进行()检算。抗冲击
抗冲刷#
抗冲洗承载性能#
稳定性能
结构稳定性
- 隧道断面面积应满足旅客()要求,衬砌、洞门结构、洞口仰坡、轨下基础应安全稳定,并具备良好的防排水系统。桥上通过重型铁路救援起重机前,应进行()检算。桥长超过3km时,应每隔约()km(单侧约6km)在线路两侧交错
- 路基应避免()。铁路的基本建设、产品制造应综合配套,保证质量,采用系统集成技术,实现各子系统顶层协调统一,采用保证行车安全的技术设备,实现技术设备(),不断提高运输能力。动车组以外的列车中相互连挂的车钩中心
- 桥上通过重型铁路救援起重机前,应进行()检算。高速铁路有砟轨道正线应采用()碎石道砟。到发线与相邻到发线的最小距离规定:直线部分铁路线间距线间最小距离(mm)为:()当列车运行速度(km/h)为:200<v≤300
- 250km/h及以上区段双线不应小于()m,单线不应小于1.5m。正线道岔的直向通过速度不应小于路段()。在通信、信号机房,设置电源及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对()等状况进行统一监控。站内正线的最小距离规定:直线部分铁路
- 有砟轨道路肩宽度:线路设计速度为200km/h区段的路肩宽度不小于()m()是指运用动作幅度上的收紧与伸展来加强动作间的对比。0.8
1#
1.4
1.5A、急与缓
B、放与收#
C、动与静
D、快与慢
- 设计工作必须由具有相应()等级的单位承担,根据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并充分听取建设单位、使用部门的意见。桥梁墩台基础应有足够的埋置深度,满足()要求。()及以上铁路应建立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运营维
- 铁路线路分为()、站线、段管线、岔线、安全线及避难线。铁路总公司《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技术规章编号:TG/01-2014)自()起施行。道岔应保持良好状态,道岔各零部件应齐全,作用良好,缺少时应及时补充。道岔出现
- 铁路总公司《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技术规章编号:TG/01-2014)自()起施行。2014年5月27日
2014年10月1日
2014年11月1日#
2015年1月1日
- ()是指运用动作幅度上的收紧与伸展来加强动作间的对比。有砟轨道路肩宽度:线路设计速度为200km/h区段的路肩宽度不小于()m铁路的基本建设、产品制造应综合配套,保证质量,采用系统集成技术,实现各子系统顶层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