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下列属于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基本技能范畴的是()鼠疫检疫属于()下列有关国家对传染病防治的方法与办法最恰当的提法是()。可用治疗鼠疫的药物()传染病报告要求必须报告身份证号、电话号码、户籍地址的是(
- 对艾滋病患者采用何种颜色的隔离标志()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是()经食物传播的疾病的流行特征是()典型伤寒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时()A、黄色隔离标志#
B、蓝色隔离标志
C、棕色隔离标志
D、橙色隔离标志A、明确病原
- 为预防水痘传染,对患儿应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
- 关于进程报告,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从决策论来看,风险具备以下哪几种特性()。现场消毒在预防传染病中的作用()下列哪项不属于疟疾的特殊临床表现()。进程报告在事件发生的初期每天报告
对事件的重大进展、
- 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基本技能的是()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监测病例遵循()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程信息报告的要求的是()。鼠疫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小杆菌,该菌()。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
- 根据病原菌侵入途径的不同,炭疽可分为()和脑膜炎型炭疽。日常风险评估主要以()为主。麻疹的流行季节主要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集样品原则不包括下列哪一项?()皮肤炭疽、肺炭疽、肠炭疽A、专家会商法#
B
-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后,多于()发病,该病是《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中按()传染病管理的病种之一。下列流行病学病因判定标准中,可以放弃的标准是()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遵循()。下列能控制艾滋病
- 男性,18岁。持续发热1周伴乏力,厌食入院。体检:体温39.4℃,肝肋下2cm,脾肋下1cm。化验:WBC4.0×109/L,L0.35(35%),M0.03(3%),血培养伤寒杆菌生长,量约50g。在采集任何患者或健康人体液时,()标准防护措施
- 从决策论来看,风险具备以下哪几种特性()。责任性
非利性#
不确定性#
灵活性
复杂性#
- 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有()。病原体侵入的门户有()。突发中毒事件结案报告应当在应急响应终止后()内呈交。预防结核感染的措施正确是()患者,男性,2天来发热伴腹痛、腹泻,日10余次,初为稀便,后为黏液脓血便,伴里急
- 男性,厌食入院。体检:体温39.4℃,肝肋下2cm,N0.62(62%),L0.35(35%),M0.03(3%),血培养伤寒杆菌生长,经氯霉素治疗5天后体温正常,发病第18天解黑便1次,或降低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丁
- 突发疫情中标本的来源要有代表性,应采集包括()、密切接触者、()、宿主、其它媒介等的标本。以下属于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是()患者;环境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发生
- 霍乱疫点处理应坚持“早、小、严、实”原则,即()。突发中毒事件结案报告应当在应急响应终止后()内呈交。关于采集样品的要求,错误的是()布病传播因子有()。时间要早、范围要小、措施严格、落在实处A、3日
B、5
- 患者,18岁,男性,2天来发热伴腹痛、腹泻,初为稀便,后为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粪便常规检查WBC15~20个/HP,RBC5~10个/HP。切断肠道传染病传播途径的措施有()预防登革热应采取下列哪些措施()。鼠疫菌的主要宿主
- 人群特征包括年龄、()和种族等人口学指标。群体不明原因疾病具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水痘是指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例及以上水痘病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
- 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的基本流程可以归纳为()、风险评估实施、()。能完整地反映传染性疾病感染谱及分布情况的研究方法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传播途径有哪些()计划和准备;风险评估报告观察性流行
- 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关于水痘的流行病学特点,叙述错误的是()。下列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有害因素的是()。关于采集样品的要求,错误的是()重大
- 个体防护装备主要分为三类()。不属于禽流感高危人群的是()。在采集患者局部病变处标本时,()用消毒剂。布氏菌对人致病较轻,但可使牲畜发生暴发性流产或不孕,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的是()皮肤防护装备、呼吸防护
- 根据检疫措施的程度,可将检疫分为()两种。霍乱病人、疑似霍乱病人及带菌者要()。伤寒的确定标准可具备下列哪几项?()绝对检疫和适度检疫A、立即就地住院#
B、进行单室严密隔离#
C、治疗症状消失后,无大便培养
- 提出和制定传染病暴发流行控制措施,应遵循以证据为基础、()和符合伦理6项原则。发现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疾病,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控制机构报告。检
- 在执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时,一级防护中要求戴(),使用()小时后消毒更换一次。储存宿主包括()。流感属于()。12~16层棉纱口罩;4A、人、动物、土壤、水、空气
B、人、动物、土壤、水、飞沫
C、人、动物、土壤、
- 16岁,出现腹痛、腹泻、粘液血便2天,大便次数多10次以下/日,伴里急后重感。到辖区医院就诊检查,生命体征正常,左下腹有压痛。化验血常规白细胞16.2*109/L,便常规镜下见白细胞20个、可见脓细胞、红细胞数个,便潜血阳性
- 调查报告的基本要求有()和实用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处置工作的考核指标有哪些()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目的()规范性、时效性、科学性、真实性、针对性传染病疫情报告率=报告卡片数/登
- 表示病例地区分布的常用地图有两种,即()。乡镇、社区医疗机构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应立即将病人()。一般细菌检验样品的保存温度是()。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可用治疗鼠疫的药物()标点地图、面积地图
- 个人防护装备一般包括()、眼面防护罩、()、呼吸器和()。下列有关国家对传染病防治的方法与办法最恰当的提法是()。()应当立和完善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防护服;手套;口罩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统一管理
- 适度检疫包括医学观察和()。患者,男,45岁,商人,自服阿莫西林无效。发病前三天出差。查体:T39.5℃P122次/分BP142/96mmHg,口角疱疹,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肝肾区无叩痛。辅查WBC5.33×109/LN0.55胸部X线片:肺纹理增
- 对托幼机构出现()手足口病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托幼机构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个班级分别出现()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可建议托幼机构停课10天。《
- 病原携带状态是指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按病原体种类可分为()和带虫者。导致传染病的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原因有哪些()一体检员工化验乙肝大三阳,肝功正常,无其它临床症状,怎么报告()第一例中东呼吸综
- 狂犬咬伤II级暴露后,首先用肉眼()暴露处皮肤有无破损;当肉眼难以判断时,可用酒精擦拭暴露处,如有疼痛感,则表明伤及(),皮肤存在破损。发现以下()疾病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下面关于突发公共
- 传染病报告实行();监测病例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应急处理的一般程序中不包括()下列哪些疾病的病原体自然感染产生的免疫保护效果可持续终身()鼠疫临床分型中()最为常见。谁接诊、谁报告
- 两周内发生的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例或()例以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称之为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风险评估开展的相对较晚,尚处于起步阶段。检测邮寄参数样品应在()度内保存。2;2A、经济领域
B、工程领
- 监测数据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当报告的类别是()一般细菌检验样品的保存温度是()。霍乱病人、疑似霍乱病人及带菌者要()。症状监测A、甲类、乙类、丙类、其他水污染,流感样病例暴发
B、甲类、
- 传染病预防原则有()。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特点,不包括以下哪项()。增强抵抗力、改善卫生条件、健全卫生体系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具有流行病学关联性
具有健康损害严重性
发病人群聚集性
- 目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的风险评估工作中,主要是()和深入风险评估三种形式。进行预防接种疫苗的目的是()。情报筛查、快速风险评估控制传染源
保护易感者#
切断传播途径
增强体力
-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第一份血清标本应尽早采集,最好在发病前()天内采集;第二份血清标本应在发病后第()周采集。7;3-4
- 疫情网络直报中,从()起至网络直报止,超过24小时为迟报。开展甲型肝炎暴发调查,确诊最实用、简便而可靠的病原学检测方法是()传染病诊断免疫电镜法检测粪便标本中病毒颗粒
ELISA法检测血中抗-HAVIgM#
取粪便标本作
- 对于常见的传染病,18岁,男性,2天来发热伴腹痛、腹泻,日10余次,初为稀便,后为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粪便常规检查WBC15~20个/HP,RBC5~10个/HP。人口迁入、免疫力降低、免疫人口死亡、新生儿增加A, B, D, E
- 个案调查表的主要内容包括()和调查员信息。甲肝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对乙型病毒肝炎患者实行何种隔离。()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分为()类.医疗卫生机构在()情况下,将被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
- 异常反应,是指使用()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的药品不良反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集样品原则不包括下列哪一项?()流行性乙脑综合性预防措施中,应
- 监测数据分析的基本步骤主要包括()五步。不明原因疾病暴发事件现场调查的早期专业手段为()实验室检测常用于对具有明确病因线索的传染病病例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判定疾病提供确切依据。()从决策论来看,风险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