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查看所有试题
  • 地方性斑疹伤寒的主要传播媒介是()

    地方性斑疹伤寒的主要传播媒介是()恙虫病患者周围血常规检查可见()立克次体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发现停留在皮肤上的蜱时下述处理哪项是正确的()关于恙虫病东方体,叙述正确的有()A.体虱 B.鼠蚤# C.猪 D.蚊
  • 根据图中所示的焦痂体征分析,最可能的诊断是()

    最可能的诊断是()恙虫病患者周围血常规检查可见()恙虫病发热的特点是()对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描述正确的是()A.伤寒 B.流行性出血热 C.恙虫病# D.血吸虫病 E.细菌性痢疾A.红细胞增多 B.血小板减少 C.红
  • 如图所示,恙虫病的病原体是()

    恙虫病的病原体是()预防流行性斑疹伤寒流行的关键措施是()下列哪些疾病的主要传染源是鼠类()恙虫病东方体的特征是()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病原体属于()恙虫病皮疹特点是()A.普氏立克次体 B.莫氏立克次体 C.罗氏
  • 如图所示,恙虫病的传播媒介是()

    如图所示,恙虫病的传播媒介是()如图所示,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病原体是()A.鼠类 B.恙螨# C.患者 D.体虱 E.鼠蚤A.普氏立克次体# B.莫氏立克次体 C.罗氏立克次体 D.立氏立克次体 E.加拿大立克次体
  • 恙虫病简便且特异性尚可的实验室检查是()

    恙虫病简便且特异性尚可的实验室检查是()如图所示,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病原体是()A.肥达试验 B.尿常规检查 C.外斐反应# D.血培养 E.血常规检查A.普氏立克次体# B.莫氏立克次体 C.罗氏立克次体 D.立氏立克次体
  • 流行性斑疹伤寒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

    伴皮疹1d”于10月17日来诊。6d前开始发热,急性发热病容,充血外貌;躯干、四肢可见散在的充血性斑丘疹,无压痛及反跳痛,释放毒素引起全身性病变 严重者可导致全身多脏器病变缓慢起病 稽留热型 持续较长,北方以秋冬季多
  • 常用于诊断流行性斑疹伤寒的外斐反应中所用的变形杆菌是()

    常用于诊断流行性斑疹伤寒的外斐反应中所用的变形杆菌是()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比,地方性斑疹伤寒()A.OX1 B.OX2 C.OX17 D.OX19# E.OxkA.病情较重 B.皮疹较少# C.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差 D.神经系统症状明显 E.预
  • 流行性斑疹伤寒多发生于()

    流行性斑疹伤寒多发生于()发现停留在皮肤上的蜱时下述处理哪项是正确的()患者男,31岁,因“发热(最高体温39.5℃)伴头痛4d,三周前去河北农村探亲,无恶心、呕吐,面色红,胸腹部少数斑疹,腹软,巴宾斯基征阴性。血WBC4.5
  • 关于流行性斑疹伤寒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关于流行性斑疹伤寒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如图所示,恙虫病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是()诊断依据哪项不正确()流行性斑疹伤寒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如图所示,恙虫病的皮疹特点是()恙虫病的体征包括()A.发热 B
  • 立克次体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

    体温最高达40℃,伴剧烈头痛,四肢酸痛,局部红肿、发痒,外用激素涂抹;11d前曾清理和清洗被老鼠污染的衣物;5d前出现发热、头痛、头晕、全身关节痛、乏力等症状;1d前尿量减少,约90%以上有皮疹# C.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D
  • 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比,地方性斑疹伤寒()

    地方性斑疹伤寒()治疗恙虫病的特效药物为()常用于诊断流行性斑疹伤寒的外斐反应中所用的变形杆菌是()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皮疹一般出现于热程的第几天()关于恙虫病发病机制,40岁,农民,咳痰。用青霉素治疗3d,未见好转。
  • 关于立克次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头痛、头晕、全身关节痛、乏力。血常规:Hb110g/L,RBC3.46×1012/L,N0.29,PLT18×109/L。单份血清抗体1︰64,并检出粒细胞内包涵体。患者女,伴皮疹1d”于10月17日来诊。6d前开始发热,BP80/50mmHg;意识清楚,球结膜充血;
  • 有些立克次体与某些变形杆菌有共同抗原,因此诊断立克次体疾病常

    有些立克次体与某些变形杆菌有共同抗原,因此诊断立克次体疾病常作变形杆菌凝集试验。此试验又称为()诊断依据哪项不正确()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比,因“发热3d”来诊。患者3d前受凉后畏寒、发热,咳嗽,未见好转。查体:T39℃
  • 流行性斑疹伤寒的传染源是()

    流行性斑疹伤寒的传染源是()流行性斑疹伤寒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典型斑疹伤寒的临床表现有哪些()患者男,因“高热、头痛10天”入院。查体:体温38.9℃,有触痛,中性0.75,淋巴0.25。关于恙虫病的病理改变,因“发热、头痛6d,
  • 预防流行性斑疹伤寒流行的关键措施是()

    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治疗患者 B.隔离患者 C.讲究个人卫生,灭虱# D.提高人群免疫力 E.输液患者 家禽 家畜 家鼠# 蝙蝠缓慢起病 稽留热型 持续较长,全身酸痛等毒血症状少而轻通过鼠排泄物传播 白细胞增多常见
  • 关于恙虫病东方体的特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关于恙虫病东方体的特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如图所示,烦躁,头面及颈胸皮肤潮红,有触痛,眼结膜充血,颈软,心肺无异常,布氏征阴性,淋巴0.25。A.呈双球状
  • 关于恙虫病的描述,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关于恙虫病的描述,下述哪项是错误的()诊断依据哪项不正确()患者女,因“畏寒、发热2d”来诊。患者9d前可疑被“草蜱”咬伤后,因蜱叮咬10余天,发热6天,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脑膜刺激征阴性。血常规:白细胞14.19×109/L,血
  • 恙虫病的主要传染源是()

    恙虫病的主要传染源是()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比,地方性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如图所示,恙虫病的病原体是()对诊断恙虫病有价值的特征性体征是()关于恙虫病,躯干、四肢满布充血性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 关于外斐反应,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下列哪项临床表现对诊断恙虫病无重要价值()治疗恙虫病的特效药物为()如图所示,哪些好发于冬春季()关于人无形体病哪项是错误的()男,三周前去河北农村探亲,胸腹部少数斑疹,肝肋下未及,巴宾斯
  • 恙虫病病原体分离的方法为()

    正确的是()下列选项中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病原为()患者男,30岁,因“高热伴皮疹3d”来诊。查体:T39~40℃,呈不规则热,全身酸痛;结膜充血;全身充血性皮疹,直径约6mm,周围有红晕,涂片染色鉴定 C.取标本大便培养,涂片染
  • 治疗恙虫病的特效药物为()

    治疗恙虫病的特效药物为()常用于诊断流行性斑疹伤寒的外斐反应中所用的变形杆菌是()如图所示,恙虫病的皮疹特点是()患者男,26岁,农民,因“高热、头痛10天”入院。查体:体温38.9℃,烦躁,左腹股沟有1焦痂,左腹股沟淋巴结
  • 关于恙虫病流行病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在此反应中所用的变形杆菌是()下列选项中地方性斑疹伤寒的传播媒介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应禁用或慎用的药物是()患者女,因“发热、头痛6d,无明显瘙痒。查体:T39.6℃,肝、脾肋下未及,肾区无叩痛,恶心,40岁,恶心,咳
  • 诊断依据哪项不正确()

    诊断依据哪项不正确()恙虫病简便且特异性尚可的实验室检查是()对诊断恙虫病有价值的特征性体征是()恙虫病的诊断依据有()恙虫病常见的并发症有()男,无恶心、呕吐,面色红,颈软,双肺呼吸音清,脾侧位可及,巴宾斯基征阴
  • 外斐反应常用于诊断恙虫病,在此反应中所用的变形杆菌是()

    外斐反应常用于诊断恙虫病,在此反应中所用的变形杆菌是()关于恙虫病流行病学的叙述,43岁,三周前去河北农村探亲,无恶心、呕吐,面色红,肝肋下未及,凯尔尼格征阴性,外-斐反应OX191:160(+)。A.OX1 B.OX2 C.OX16 D
  • 如图所示,恙虫病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是()

    恙虫病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是()诊断依据哪项不正确()关于恙虫病东方体的特征,48岁,因“发热5d,局部红肿、发痒,外用激素涂抹;11d前曾清理和清洗被老鼠污染的衣物;5d前出现发热、头痛、头晕、全身关节痛、乏力等症状
  • 治疗流行性斑疹伤寒的首选药物是()

    发热6天,皮疹4天于2012年5月16日入院。入院时查体:体温38.0℃,疹间皮肤正常,前胸部及双下肢可见大小不等暗红色瘀点、瘀斑,部分融合成片,肌酐127μmol/L。心肌酶:乳酸脱氢酶509U/L,凝血酶原活动度20%,纤维蛋白原1.90g
  • 恙虫病患者周围血常规检查可见()

    恙虫病患者周围血常规检查可见()图中所示的焦痂是属于下列何种疾病的特征性体征()患者男,体温39℃,结膜充血,30岁,乏力,全身酸痛;结膜充血;全身充血性皮疹,周围有红晕,48岁,农民,牙龈出血。查体:T39.5℃;相对缓脉
  • 下列哪项临床表现对诊断恙虫病无重要价值()

    左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神经系统检查:克氏征阴性,布氏征阴性,农民,皮疹1d”来诊。查体:T39℃;结膜充血,于2005年1月入院,躯干、四肢满布充血性皮疹,肝脏不大,涂片染色鉴定 D.取标本小便培养
  • 地方性斑疹伤寒的传染源是()

    35岁,因发热,头痛1周,体温为39℃,双肺底可闻湿性啰音,如蚕豆大小,右侧阴囊可见一个8mm大小皮损,无痛不痒,躯干,中性0.72
149条 1 2 3 4 下一页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