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是()关于伤寒的传染源,叙述正确的有()中长程稽留高热、肝脾肿大、周围血象不高、肥达反应“H”、“O”均升高#
长程低热,周围血象不高,肥达反应阳性
长程驰张热、肝脾不大,周围血象细胞总数、中性
- 伤寒患者传染性最强的时期为()伤寒患者排菌量最多的时期是()A.潜伏期B.起病1周内C.起病2~4周后D.恢复期E.起病后1~2周内起病后第1周
起病后第2~4周
起病前1周#
起病后第5周
起病后第6周
- 伤寒病人排菌量最多的时期是()伤寒并发症包括()起病后第1周
起病后第2-4周#
起病前1周
起病后第5周
起病后第6周肠出血#
肠穿孔#
中毒性肝炎和中毒性心肌炎#
中毒性脑病#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 伤寒病人的确诊依据是()对曾使用过抗生素,疑为伤寒患者,最有价值的检查是()发热1~2周,伴有消化道症状、肝脾大
肥达反应阳性
白细胞计数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大便培养阳性
血或骨髓培养阳性#粪培养
骨髓
- 关于伤寒的实验室检查不正确的是()伤寒的临床类型有()血细胞偏低或正常
粒细胞减少
嗜酸性粒细胞正常或升高#
血小板也可以减少
极期可出现尿蛋白及管形轻型#
普通型#
迁延型#
逍遥型#
暴发型#
- 关于伤寒的一般治疗,下列措施中错误的是()关于伤寒的实验室检查不正确的是()按肠道传染隔离
发热以物理降温为主
为防便秘应多食含粗纤维的食物#
补充水分及电解质
便秘时用开塞露血细胞偏低或正常
粒细胞减少
嗜
- 伤寒的平均潜伏期为()伤寒的抗菌治疗首选()5~7天
6~8天
8~10天
12~14天#
13~15天氟喹诺酮类#
磺胺类
氯霉素
氨苄西林
利福平
- 男,后逐渐上升到39℃多,食欲明显减退,腹胀腹泻,体温逐渐下降,症状随之好转。1周后突感腹痛,P124次/分,有夹膜
有菌体(O)抗原,产生V1抗体滴度高,持续时间长
到目前为止
- 关于肥达反应,下列哪项是错误的()伤寒的平均潜伏期为()肥达反应可协助伤寒和副伤寒的诊断
单项“0”抗体增高可能是发病早期,提示沙门菌属感染
单项“H”抗体增高可因患其他疾病而出现的回忆反应
发热4周肥达反应阴性
- 关于肥达反应,下列哪项是错误的()伤寒病人排菌量最多的时期是()肥达反应可协助伤寒和副伤寒的诊断
单项“0”抗体增高可能是发病早期,提示沙门菌属感染
单项“H”抗体增高可因患其他疾病而出现的回忆反应
发热4周肥达
- 关于伤寒杆菌的生物学活性的描述错误的是()伤寒杆菌致病的主要因素是()伤寒杆菌在自然环境中生命力较强
伤寒杆菌在地面水中可存活2~3周
伤寒杆菌在污水中可存活1~2个月
-20℃不能存活#
加热60℃30分钟或100℃即刻
- 关于伤寒的病原,叙述错误的是()伤寒的确诊依据是()伤寒沙门菌属于沙门菌属中的D群
不形成芽胞,有鞭毛,能运动
有荚膜#
在普通培养基中能生长,在含胆汁的培养基中更佳
不产生外毒素,菌体裂群后释放出内毒素粪培养
- 关于小儿伤寒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伤寒的平均潜伏期为()发热以弛张型为多
胃肠道症状不明显#
肝、脾大较常见
易并发支气管肺炎
病死率较低5~7天
6~8天
8~10天
12~14天#
13~15天
- 42岁。因持续发热半个月于9月入院,后逐渐上升到39℃多,腹胀腹泻,便稀,体温逐渐下降,体检:T39.9℃,右下腹压痛最明显,肝浊音界消失。血WBC18×10/L,淋巴细胞15%。ALT120U/L,HBsAg(+)。下列处理最合理的是()伤寒的
- 伤寒患者传染性最强的时期为()关于伤寒的传染源,叙述正确的有()A.潜伏期B.起病1周内C.起病2~4周后D.恢复期E.起病后1~2周内患者和带菌者都是传染源#
患者从潜伏期起即可从粪便排菌#
起病后2~4周排菌量最多,传染
- 伤寒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伤寒病患者经治疗后体温渐降,但未降至正常,体温再次升高,血培养阳性,属于()肠出血#
肠穿孔
中毒性肝炎
中毒性心肌炎
支气管肺炎重复感染
混合感染
复发
再燃#
重叠感染
- 伤寒患者传染性最强的时期为()下列哪项不是伤寒的典型表现()A.潜伏期B.起病1周内C.起病2~4周后D.恢复期E.起病后1~2周内发热
皮疹
腹泻#
脾大
表情淡漠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有发热,为持续性高热,呈稽留热型;消化
- 关于伤寒的病原,叙述错误的是()伤寒并发症包括()伤寒沙门菌属于沙门菌属中的D群
不形成芽胞,有鞭毛,能运动
有荚膜#
在普通培养基中能生长,在含胆汁的培养基中更佳
不产生外毒素,菌体裂群后释放出内毒素肠出血#
- 16岁。持续发热17天,食欲减退、腹胀、腹泻,大便每天2~4次,为稀便。体检:胸前可见数个2mm×3mm大小充血性皮疹,脾肋下1cm。血白细胞3.0×109/L,中性粒细胞45%。血清肥达反应:"O"1:160,"H"1:320。副伤寒A阴性,副伤
- 男性,29岁。发热7天,发热仍不退。体检:腹部胀气,肝肋下未及,临床上高度怀疑伤寒,体温39.6℃,乏力,血常规:WBC2.7×10/L,N0.55;HBsAg(-);肥达反应"O"1:160,"H"1:160。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血培养
骨髓培
- 男性,29岁。发热7天,食欲减退、乏力、腹泻腹胀。起病后曾先后自服退热药、氨苄西林及喹诺酮类药物,发热仍不退。体检:腹部胀气,肝肋下未及,脾肋下1cm。血白细胞2.6×109/L,临床上高度怀疑伤寒,为进一步确诊,应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