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杂交水稻之父"是( )。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863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学校教育(school education)、科学方法(scientific method)、内在联系(internal relations)、课堂秩序(classroom order)、随机应变(improvise)、诺贝尔物理学奖(nobel prize in physics)、核物理学(nuclear physics)、最低温度(minimum temperature)、战国时代(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每一个学生

  • [单选题]"杂交水稻之父"是( )。

  • A. 王淦昌
    B. 袁隆平
    C. 钱学森
    D. 杨振宁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小文是一个很内向的孩子,课堂很少发言,但某天上课她举手的时候,语文老师王老师并没有点她回答问题。小文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您为什么不点我回答问题呢?王老师应当如何回应( )。
  • A. 我没看到,你举得太低了
    B. 下次再叫你
    C. 老师很难注意到每一个学生
    D. 你今天能举手太好了,我以后多关注你

  • [多选题]学校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有( )。
  • A. 传承与传播文化
    B. 保存与活化文化
    C. 选择与整理文化
    D. 交融与创新文化

  • [单选题]在操作形式中,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并一体化称为( )。
  • A. 操作模仿
    B. 操作整合
    C. 操作熟练
    D. 原型定向

  • [单选题]"量杯实验"是测验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其策划者是( )。
  • A. 桑代克
    B. 苛勒
    C. 斯金纳
    D. 陆钦斯

  • [单选题]战国时代(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有七个强大的诸侯争雄称霸,史称"战国七雄"。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战国   七雄"的是( )。
  • A. 齐国
    B. 鲁国
    C. 楚国
    D. 秦国

  • [多选题]某化学教师讲授“燃烧”时,引用了下列素材。请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1703年,德国化学家施塔尔提出了“燃素说”。他认为有一种看不见的“燃素”存在于可燃物质中,燃烧就是物质失去“燃素”的现象。这种说法曾风行一时,支配了化学家的思想一百年左右。然而,“燃素说”自身存在严重的缺陷,例如,从来没有人见过或证明“燃素”的存在。直到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才提出了燃烧的“氧化说”,否定了“燃素说”。   问题:   (1)该教师引用上述素材有哪些教学价值?(6分)   (2)燃烧的条件有哪些?(3分)在义务教育阶段是怎样定义燃烧的?(3分)
  • A. (1)该教师引用了有关化学史的素材,其教育价值在于: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②创设化学教学情景,把化学知识的学习与化学史料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在社会生活、生产中的价值和意义,促进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构建,在历史的情景中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④开启学生智慧,掌握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向学生展示化学家们揭开化学现象背后的规律所进行的思维活动以及所采用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正确的方法。(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minimum temperature)(也叫着火点)。义务教育阶段对燃烧的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zxk55o.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