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支配眼轮匝肌的神经是 (  )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766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污染环境(environmental pollution)、对立统一(unity of opposites)、主要内容(main contents)、环境要素(environmental factors)、滑车神经(trochlear nerve)、主要任务(major task)、浮游生物(plankton)、发生变化、食物链传递(transport through food chain)、十八小时(18 hours)

  • [单选题]支配眼轮匝肌的神经是 (  )

  • A. 动眼神经
    B. 滑车神经
    C. 展神经
    D. 面神经
    E. 眼神经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本诗属于(  ) 歌行体七绝律诗杂言诗
  • A. 歌行体
    B. 七绝
    C. 律诗
    D. 杂言诗

  • [单选题]按劳分配的原则是
  • A. 一切社会共有的原则
    B. 公有制社会共有的原则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有的原则
    D. 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原则

  • [单选题]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 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B.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C. 实践第一的观点
    D. 对立统一的观点

  • [单选题]

  • [单选题]如给此文拟一个题目,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根据材料,回答下面的题目,①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运转规律是环境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当污染物排入大气或水体后,它的迁移规律是受环境中各生态因子(如风向、风速、光、温、水等) a的。 b 大气环流和洋流的 c ,污染物能被输送到很远的地方,d 达到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例如南极洲的企鹅、北极圈的北极熊以及爱斯基摩人的身上,都发现了DDT的成分。因此研究污染物在大气和水体中的迁移规律是极重要的。②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传递(transport through food chain)时,生物对有毒物质有极强的吸收和富集能力。例如脂溶性的DDT,在大气中的浓度为0.000003ppm,降落到海水中为浮游生物(plankton)吞食后,可富集成0.04ppm,为大气富集的一万三千倍。浮游生物(plankton)为小鱼所吞食,小鱼体内DDT浓度增加到0.5ppm,为大气富集的十四万三千倍。小鱼再被大鱼吞食,大鱼体内DDT浓度增加到2.00ppm,为大气富集的五十七万二千倍。大鱼再为水鸟吞食,水鸟体内DDT浓度可高达25ppm,为大气富集的八百五十八万倍。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最终毒害人类,使人类发生各种公害病。例如水俣病是汞中毒;骨痛病是镉中毒;脱发症是铊中毒;婴儿的白血症是由于硝酸盐化肥中毒的结果。所以,研究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中的迁移规律,防止毒物转移到人体,也是环境生物学的主要任务。③污染物的毒害还可以改变生态系统成分,或者通过改变能量蓄存的大小和输入对输出的比率,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污染物还能破坏化学信息系统,导致生物信息传递的混乱,破坏整个系统的平衡。污染物还可能破坏某些生物性激素及性引诱剂系统,降低其繁殖的能力。④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有污染环境毒害生物的一面,而生态系统也有自净污染物能力 的一面。如大气流动能稀释空气中的毒物浓度;水、土壤中生物氧化、微生物的分解及水的稀释,也能降低其中的毒物含量;而植物则具有很强的吸毒解毒的能力。有人用每升含氰三十毫克的污水灌溉春油菜,土壤中的氰经四十八小时(18 hours)后基本分解完毕;酚进入植物体后,植物能把酚转变为糖甙而失去毒性;氰进入植物体后与丝氨酸结合形成腈丙氨酸,再转化为天冬醯胺及天冬氨酸而自行解毒;二氧化硫进入植物体后能形成剧毒的亚硫酸,而植物又能把亚硫酸氧化为硫酸,减毒三十倍。所以研究生态系统中各环境要素和生物对有毒物质的自净能力和容量,同样是环境生物学的主要内容。依次填入第①段a、b、c、d四处的词语和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A. 环境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B. 环境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C. 污染物的毒害
    D. 污染物迁移规律的研究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y3046k.html
  • 推荐阅读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