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循序渐进、社会秩序(social order)、启发性原则(heuristic principle)、原始社会(primitive society)、客观事物(objective things)、学校德育内容(school moral education content)、“好孩子”、和谐一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interpersonal harmonious)、学而不思则罔(learning without thought is labor lost)
[单选题]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是对客观事物爱憎好恶的主观态度。这反映的是()
A. 道德情感
B. 道德认识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动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A. A.直观性原则
B. B.巩固性原则
C. C.启发性原则
D. D.循序渐进的原则
[单选题]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的是()
A. A.杜威的五步教学法
B. B.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
C. C.孔子提出的“学而不思则罔(learning without thought is labor lost),思而不学则殆”
D. D.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
[单选题]道德法则本身具有浓厚的等级色彩,德育内容呈示形式上具有绝对灌输特色的是()
A. 原始社会的德育内容
B. 古代的学校德育内容
C. 现代的学校德育内容
D. 后现代的德育内容
[单选题]柯尔伯格进行关于儿童品德发展研究时采用的方法是()
A. “对偶故事法”
B. “两难故事法”
C. “推理故事法”
D. “自述故事法”
[单选题]我国道德教育中最常用的德育方法是()
A. 说服教育法
B. 榜样示范法
C. 情感陶冶法
D. 实际锻炼法
[单选题]根据柯尔伯格的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普遍经历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阶段(4)的儿童是()
A. 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
B. 以比较行为的工具作用为定向
C. 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interpersonal harmonious)一致(成为“好孩子”)为定向
D. 以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为定向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x9gpl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