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哪种离子内流有关()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156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突触可塑性(synaptic plasticity)、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双向性(two directivity)、混合性(mixed)、化学性(chemical)、突触后抑制(postsynaptic inhibition)、部分去极化(partially depolarized)、兴奋性神经元(excitatory neuron)

  • [单选题]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哪种离子内流有关()

  • A. K+
    B. Na+
    C. Ca2+
    D. Cl-
    E. H+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化学性(chemical)突触传递的特征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双向性传递
    B. 总和
    C. 对内环境变化敏感
    D. 突触延搁
    E. 易疲劳性

  • [单选题]以下关于突触后抑制(postsynaptic inhibition),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个兴奋性神经元(excitatory neuron)不能直接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B. 突触后膜产生超极化变化
    C. 突触后膜产生部分去极化(partially depolarized)变化
    D. 可分为回返性抑制和传入性抑制两种
    E. 是由突触前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引起的

  • [单选题]兴奋的突触传递中,“化学性(chemical)突触传递的传递能力可受其已进行的传递活动的影响”属于()
  • A. 突触易化
    B. 突触强化
    C. 突触可塑性
    D. 突触后电位
    E. 长时程强化

  • [单选题]兴奋的突触传递中,“当突触前末梢接受一短串刺激时,虽然每次刺激都引发递质释放产生突触后电位,但后来的刺激引发的突触后电位要比前面的刺激引发的为大,引发的递质释放量也多,此效应消失得很快”属于()
  • A. 突触易化
    B. 突触强化
    C. 突触可塑性
    D. 突触后电位
    E. 长时程强化

  • [单选题]主要见于鱼类与两栖类()
  • A. 电突触
    B. 化学性(chemical)突触
    C. 曲张体
    D. 非突触信息传递
    E. 混合性突触

  • [单选题]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的特点()
  • A. 存在一对一的支配关系
    B. 对内环境的变化不敏感
    C. 对药物作用不敏感
    D. 神经活性物质释放部位与效应细胞间的距离至少在20nm以上
    E. 递质弥散到效应细胞时,能否发生传递效应不取决于效应细胞上有无相应的受体

  • [单选题]在同一细胞上动作电位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的现象,称作()
  • A. 极化
    B. 去极化
    C. 复极化
    D. 电紧张性扩布
    E. 全或无现象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x97p84.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