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聊斋志异》(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中央经济工作会议(central economic working conference)、风俗习惯(custom)、主要任务(major task)、整体利益(overall interests)、专业银行(specialized bank)、国家统计局、坚定不移(constancy)、人民大会(comitia)、亏损企业(loss making enterprise)
[单选题]黄昏后,你穿过( )的树影,踏着铺石板小径,进入这家老店。在后院的葡萄架下,寻一个好座位。长条的木板桌椅都漆成淡绿色,带着此地农舍由来已久的风格。挂在葡萄藤上的旧式风灯.将密密实实的巴掌似的葡萄叶照得( ),饶有画意。
A. 斑斑驳驳深深浅浅
B. 重重叠叠深深浅浅
C. 斑斑驳驳零零碎碎
D. 重重叠叠零零碎碎
根据以下内容,回答下面的题目(四)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表 比重 (%)地区 人口数 ( 人 ) 2000 年 2010 年全国合计1339724852100100北京市196123681 . 091.46天津市129382240.790.97黑龙江省383122242.912.86上海市230191481.321.72江苏省 78659903 5.88 5.87 广东省1043031326.837
请下面的题目: 2010年高考揭榜时,各地高考状元再次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当季最受瞩目的“明星”。然而,一份调查报告显示,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的1000余位高考“状元”中,没发现一位是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仅调查报告里的l000余 位状元,平均下来每年就有30多位,状元的产量可谓高产,但高产的背后并非高质,个中原因,值得玩味。 “十年寒窗苦,一朝天下知”,然而,高考后,当社会各方年复一年对其大加热捧时。人们是否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后半程”?事实上,当前的高考体制在给他们戴上状元光环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逆地剥夺了他们的创造性。诚然,状元秀之所以一年比一年火爆,是因为里面潜藏多重利益。每当高考状元新鲜出炉之时,第一个的就是出产状元的学校。此外,不乏对状元们“充满”兴趣的高校、精明的商家、政府部门的参与,媒体的报道。以及父母们炽热的目光。其实,成功永远是金字塔尖那很小的一个比例,高考状元也不例外。他们之所以能成为高考状元,主要是他们的心性、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比较适合当前的教育体制。然而进了高校、社会的大门后,面临的是全新的竞争平台和标准评判,所以谁将拔得头筹,只能用能力说话。 过度热炒高考状元,可能带来“自我膨胀”,无异于捧杀。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然而,现实中唯分数论英雄大行其道,忽视了学生创造潜能以外的非智力因素,诸如抱负、胸怀、勇气、意志等的培养。于是,高考状元难成职场状元就不再是偶然,也是在预料之中的事。《聊。者志异》曰:“状元及第真可夸,一El看尽长安花。科举制度多桎梏,小时了了大不佳。”但愿这份调查所’显示的内容对迷恋状元的国人和制度的设计者们能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 《聊斋志异》的作者是: ( )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