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个体差异性(individual difference)、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归去来兮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积极探索(actively explore)、陶渊明的作品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作品是( )。
A. 《岳阳楼记》
B. 《桃花源记》
C. 《归去来兮辞》
D. 《归园田居》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实行( )。
A. 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
B. 镇(乡)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
C. 省(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
D. 地(市)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
[单选题]( )的本质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
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教育目标
D. 培养目标
[单选题]下列属于变时强化范例的是( )。
A. 期末考试
B. 计件工作
C. 随堂测验
D. 买彩票
[单选题]教育学生认识劳动的伟大意义,使学生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之理,这是( )的内容之一。
A. 理想和传统教育
B. 集体主义教育
C. 劳动教育
D.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单选题]夜盲症主要是由于( )的缺乏所导致的。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B
C. 维生素C
D. 维生素D
[单选题]前臂出血时,为了止血可指压的血管是( )
A. 锁骨下动脉
B. 肱动脉
C. 尺动脉
D. 桡动脉
[多选题]案例:
某校初二(2)班38人。体育课教育内容为蹲踞式跳远。本单元共4次课,此次为第三次课,教学场地有2个沙坑。此次课的基本部分,主要教学环节如下:
(1)学生站在沙坑两边,教师做动作示范并讲解动作技术重点和难点;
(2)全体学生在助跑道上成一路纵队,依次做助跑与起跳衔接练习,教师在起跳板处观察并给予指导;
(3)教师在沙坑内插一根约20厘米长的树枝,学生依次进行完整练习,要求跃过树枝。教师旁边指导;
(4)教师拿掉树枝,在沙坑旁放置拉开的皮尺,并站在一旁逐个读出学生的跳远成绩。
问题:
(1)指出上述教学环节中存在什么不足?并说明理由。(7分)
(2)你若是该教师,请提出改进方法。(8分)
A. (1)存在的不足:
①教学设计不合理。在体育场的安排上,全体学生只使用一个沙坑,不易组织学生练习且练习的次数少。
②没有进行分组教学,忽视了学生之间相互观察、相互评价的教学环节,不能突出学生独立自主、积极参与的主体地位。
③教学评价不足。初中学生属于水平四阶段,在教学评价中应将分数评价与评语式评价进行综合评价。本节课中,教师只是读出学生跳远成绩,并没有提出相应改进的建议。
④没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每个人的能力不同,跳跃的高度也不同,教师却让全体学生采用同样的高度进行跳跃。
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跃过沙坑内20厘米长的树枝,对部分女生或基础不好的同学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恐惧,不能够完全做出动作。
(2)改进方法:
①将全班学生分为4组,分别在两个沙坑进行练习,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②分组练习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相互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改进方法,教师最后总结,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能力。
③应高度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不同能力的同学采取不同的跳跃高度,特别要关注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提高他们的自尊、自信。
④充分考虑教学的安全性。将20厘米树枝改为皮筋设置,不仅可以调整不同的高度,而且可以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增强练习的安全性。
⑤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在读出学生跳远成绩的同时结合个体差异和进步幅度进行评价,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感受到通过努力获得进步所带来的成功体验。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x7kzy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