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下列音乐家中,创作了钢琴曲《致爱丽丝》的是( )。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547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主体作用(subjective role)、世界秩序(world order)、内心世界(inner world)、代表作品(magnum opus)、“一言堂”、参考书目(bibliography)、《匈牙利狂想曲》、浪漫主义音乐家、匈牙利作曲家、从根本上说

  • [单选题]下列音乐家中,创作了钢琴曲《致爱丽丝》的是( )。

  • A. 肖邦
    B. 贝多芬
    C. 舒伯特
    D. 李斯特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多选题]社会需求决定社会供给,因此,从根本上说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由社会成员对文化的需求决定的。( )
  • A. ×

  • [单选题]道尔顿制的主要内容不包括的是( )。
  • A. 实行导生制
    B. 实行学分制
    C. 把教室改为作业室
    D. 改良班级授课制

  • [单选题]智力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依次是( )。
  • A. 原型定向、原型内化、原型操作
    B. 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
    C. 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D. 原型内化、原型定向、原型操作

  • [单选题]当一位胆小的学生敢于主动向教师提问时,教师耐心解答并给予表扬和鼓励。教师的这种做法属于行为改变方法中的( )。
  • A. 强化法
    B. 示范法
    C. 消退法
    D. 行为塑造法

  • [多选题]材料:某校对高一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新教材课外读本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2/3以上的学生完成情况很不理想。这一数字让语文老师们十分震惊,如果不扩大知识面,单靠课本上的材料,怎么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呢?针对这个问题,王老师设计了“语文课进阅览室”的具体方案:学生在阅览室阅读自己喜欢的刊物,并组成兴趣小组,使阅读与研究、交流相结合:搭建“语文课进阅览室交流平台”,以学生为主持人分享同学们的“荐杂文”“知类文”“谈方法”“说感悟”,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案提出以后,老师们都觉得不错。学校领导对此给予了大力支持,并选择了高一年级的五个班进行每周在阅览室上一节语文课的试验。但这种教学方式要求任课教师花费更多的心血来备课和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这对于已经非常繁忙的老师们来说,无疑是个重负。一段时间下来,王老师惊讶地发现两个“没想到”:第一个是“没想到”课堂秩序会那么好,进了阅览室,大家各就各位,很快进入阅读环节;第二个是“没想到”见效这么快,半个学期的十多节课下来,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作文水平普遍有了提高,在期中考试中的语文成绩也明显提高。而且学生们都说喜欢这种上课方式。问题: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谈谈你对材料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试验的看法。(18分)
  • A. (1)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把传授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生变成单纯的知识容器,抑制了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材料中的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了教师的角色,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在摄取知识的同时进行有目的地思考,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材料中的“语文课进阅览室”的活动在教学实践中让教师交出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权,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语文课进阅览室”的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享受学习知识的快乐。(3)在“语文课进阅览室”活动中,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师生之间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4)在“语文课进阅览室”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实质性转变,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营造了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教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出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利于获取信息、相互交流、主动思考的环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 [单选题]为了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预防可能发生的未成年人犯罪事件,学校拟采取应对措施。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 A. 聘任优秀的律师担任法制教育的兼职教师
    B. 聘任当地派出所干警担任校外法律辅导员
    C. 要求未成年学生的父母配合开展法制教育
    D. 要求班主任承担对未成年学生的监护责任

  • [多选题]简述达利的艺术特征。
  • A. (1)达利是西班牙画家,超现实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品有《记忆的永恒》《内战的预感》等。 (2)达利是一位具有非凡才能和想象力的艺术家。他的绘画追求极度的无条理性,将自己内心世界的荒诞、怪异加入或替代外在的客观世界,运用分解、综合、重叠和交错的方式来反映潜意识的过程。 (3)达利的绘画表现的像是离奇的梦境,创造了一种引起幻觉的真实感,令观众看到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根本看不到的离奇而有趣的景象,体验一下精神病人式地对现实世界秩序的解脱,这也是超现实主义绘画的真正的魅力所在。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x34644.html
  • 推荐阅读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