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必典考网发布202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题库模拟考试冲刺试题205,更多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题库的模拟考试请访问必典考网初级中学语文题库频道。
1. [单选题]执教《孔乙己》一课时,老师安排了以下教学活动:把小说中几处写到众人哄笑的地方标出来,谈一谈这段为什么引众人发笑。小组派一名代表,阐述你组观点。对该教师的教学活动评价不恰当的是()。
A. 该活动意在让学生领会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
B. 小组活动不应占用课堂时间,应在课下进行
C. 教师应在小组间巡视,并及时给予指导
D. 能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能力
2. [单选题]执教《热爱生命》一课,教师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作品。(2)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阐述的哲理。(3)领会文章丰富的精神内涵,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对该教师的教学设计评价不恰当的是()。
A. 目标设计缺少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明确设定
B. 该目标有利于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
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设计不够合理
D. 目标设计做到了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注重教学的生成性
3. [单选题]某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某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这一综合性学习课题时,另辟蹊径,从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出发,要求学生去调查当地相关传承下来的“风流人物”及其故事或诗文,并且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途径去探索、搜集或发现:一是根据地名特点去寻访、探究;二是根据地方文化档案馆或地方志去查找:三是采访地方文化专家或老人,打听有关传说或记载。对于这项任务,教师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或放学后)完成。对这位教师的做法,评价不合适的是()。
A. 能够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将课外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B. 做到了语文学习“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
C. 这位教师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
D. 该教师的综合性学习内容过于宽泛,没有切实考虑学生的能力和课余时间
4. [单选题]《济南的冬天》课后习题一是“假设要给一个从未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从哪几个方画讲?着重讲哪些精彩的片段?”二是“课文中多处应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仔细揣摩下面几个句子,品味拟人的写法好在哪里。”对该练习的设计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意在提高学生概括文本大意的能力
B. 意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C. 意在使学生学会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作
D. 意在使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魅力
5. [单选题]阅读《竹影》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打破了学科的约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B. 坚持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课改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C. 带着问题阅读,体现了阅读时的目的性
D. 所讲内容偏离本课的主题.体现教师授课准备不充分
6. [单选题]某教师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写了一段学习体会,下列对初中阶段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的识记,错误的一项是()。
A. 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B. 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C. 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D.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
7. [单选题]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尾是教师的知识、智慧、感情以及应变能力的综合体现。结尾没有固定的模式或标准,要细心总结,灵活运用。以下是教师对《孔乙己》所做的教学结语,不合适的是()。
A. 这节课我们已经将课文学完了,下课以后请大家复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并预习下一篇课文。
B. 在旧中国不只有一个孔乙己,无数知识分子都是从黑暗的旧社会走过来的,他们被愚弄、被压迫、被束缚。他们在旧社会里痛苦呻吟,这难道不是封建社会给一切贫苦、善良的知识分子造成的命运吗?今天,悲剧的孔乙己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生活在自由幸福的时代,知识分子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做了生活的主人,我们怎能不热爱今天的生活!为了祖国的富强,为了将来更美好的生活,我们怎么能不奋发向上,学好本领呢!
C. 文章结尾处说到“孔乙己大约的确是死了”.请同学们思考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为什么?
D. 请大家阅读《范进中举》中的片段,将两篇文章进行比较,这两篇文章在主题上有何共同点,孔乙己和范进悲剧命运的成因有何相同之处。
8. [单选题]在教学某版教材初中语文课文《奇妙的克隆》一课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从课文中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perseverance)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以下对其设计意图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意在让学生通过精读.分析课文的说明方法
B. 意在让学生通过有重点地阅读.分析说明顺序
C. 主要是要让学生在推敲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perseverance)的态度和精神
D. 主要是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结构特点
9. [单选题]《走一步,再走一步》后面的"研讨与练习"第三题"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么处理的?有什么经验教训?写出来,在班里出一期专栏"属于下列教学目标中的哪一项?()
A. 口语交际教学
B. 阅读教学
C. 写作教学
D. 综合性学习
10. [单选题]以下是某位教师对语文教材的作用的认识,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语文课程内容最重要的承载载体
B. 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材料
C. 学生课外拓宽知识领域的重要基础
D. 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唯一凭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