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阅读语文课堂教学案例,按要求答题。在一次语文课上,陈老师正和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440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突发事件(sudden event)、思维能力(thinking ability)、抛砖引玉、表达能力(expression ability)、故事情节(plot)、心理过程(psychological process)、《颐和园》、灵活机动(flexibility and manoeuvrability)、深思熟虑(advisement)、每一个学生

  • [单选题]阅读语文课堂教学案例,按要求答题。在一次语文课上,陈老师正和同学们尽情地"畅游"在《颐和园》这幅清新、美丽的"画卷"中,突然一只小手高高举起:"老师,课文第四自然段第四句话中的‘滑’字,应改成‘划船’的‘划’,‘划过’。"这位同学突如其来的提问,似乎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其他同学也似有所悟,都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是啊,应该是‘划船’而不是‘滑船’"。"是不是印错了?""也许是作者错了。"有位同学提议:"老师,我们写封信去问问《颐和园》的作者吧!"陈老师对此的做法是:第一,不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是让同学们安静下来思考这一问题;第二,针对同学的质疑,陈老师提出了三个思考题:一是昆明湖静得怎样?绿得怎样?二是昆明湖美吗?美在哪里?三是让同学们思考用"滑"还是用"划"字好?对上述案例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意外的突发事件或者事故,能冷静对待,巧妙地运用各种灵活机动(flexibility and manoeuvrability)的方法或手段,解决突发事件。
    B. 该教师尊重学生,能以平等的身份引导学生。
    C. 质疑能力的培养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D. 教师对学生的质疑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没有发挥主导的作用。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下面是一位教师关于散文教学的一段反思,按要求答题。散文,它不像诗歌,有深奥的典故;不像小说,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也不像戏剧,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一篇散文的构思,往往是作者带着偶然性、机遇性,而不是深思熟虑(advisement)的结果,是作者的随感而发。散文教学要让学生"抓住美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阅读散文时聆听美的教诲,收获精神的愉悦。美感的产生,必然经历感知、想象、理解等心理过程,而情感则是贯穿整个过程的主线。在此,我得出情感教育的程序:诱发情感(美的引导)--激发情感(美的感受)--深化情感(羡的熏陶)--抒发情感(美的升华)。美感总是通过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的,在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借助他们达到感觉的升华,最终达到知识、情感、行为三者完美的结合。情感因素是学生接受信息的阀门,积极的情感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动力"和"能源"。因此,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去捕捉每一篇散文的动情点,体会散文的情感,从而进一步感受散文的美。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该教师对散文特点把握准确,见解深刻。
    B. 在散文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教育。
    C. 散文阅读就是对作者"自述行为"的体验和确认。
    D. 该教师认为美感不能通过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受到,美感只有通过视觉才能感受到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vwj04y.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