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2023中医外科学(副高)易混易错每日一练(08月22日)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609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输尿管(ureter)、酸碱度(ph)、《金匮要略》(synopsis of the golden chamber)、硬膜外(epidural)、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各种因素(various factors)、大青龙汤、呼吸性碱中毒(respiratory alkalosis)、性刺激(sexual stimulation)、脑脊液耳

  • [单选题]酸碱失衡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代谢性酸中毒
    B. 代谢性碱中毒
    C. 水中毒
    D. 呼吸性酸中毒
    E. 呼吸性碱中毒(respiratory alkalosis)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属于腹膜外位器官的是
  • A. 胆囊
    B. 胃
    C. 输尿管
    D. 直肠上段
    E. 子宫

  • [单选题]亚急性甲状腺炎较特征性的病理学改变是甲状腺
  • A. 体积增大、不对称
    B. 切面见斑片状坏死
    C. 滤泡被破坏
    D. 形成肉芽肿性炎
    E. 纤维化

  • [单选题]女,45岁,晨起锻炼时突发右下腹痛4小时,伴恶心,今年有多次相似发作史。查体:右下腹深压痛;尿常规:白细胞少量,红细胞(3+),诊断首先考虑
  • A. 急性阑尾炎
    B.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C. 右输尿管结石
    D. 右肾结核
    E. 急性膀胱炎

  • [单选题]发生腹部损伤时下列哪项陈述不正确
  • A. 需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
    B. 重点检查腹部情况的同时,必要时应行直肠或阴道的指诊
    C. 病人可有恶心,呕吐,便血,呕血,腹胀等症状
    D. 脾破裂时检查病人会有严重的腹部压痛及反跳痛
    E. 腹腔穿刺抽不到液体并不能完全排除内脏损伤的可能性

  • [单选题]颅底骨折伴延期脑脊液耳漏下列哪项治疗是正确的
  • A. 将外耳道冲洗干净
    B. 用棉球堵塞外耳道
    C. 脱水治疗
    D. 给予抗生素治疗
    E. 立即修补漏口

  • [单选题]有关损伤的急救和转运,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 开放伤口应用无菌纱布复盖,缠上绷带
    B. 昏迷病人为防止呕吐物所致窒息,最可靠的方法是放置胃管
    C. 四肢动脉大出血时要上止血带或立即止血
    D. 对怀疑有脊椎骨折的伤员必须平卧板床
    E. 对去管骨骨折就行简易外固定后转运

  •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哌替啶的特点
  • A. 镇痛强度约为吗啡的1/10
    B. 降低心肌应激性
    C. 直接抑制心肌
    D. 无组胺释放作用
    E. 可使心率增快

  • [单选题]硬膜外阻滞麻醉时,在初量作用将消失时,注入第二次量,其剂量约为
  • A. 初量的一倍以上
    B. 与初量相等
    C. 初量的1/2-2/3
    D. 初量的1/4-1/3
    E. 以上都不对

  • [单选题]保证清醒插管成功的关键是:
  • A. 恰当的气管导管弯度
    B. 良好的咽喉表面麻醉
    C. 对病人作好解释工作
    D. 环甲膜穿刺表面麻醉
    E. 完善的咽喉和气管内表面麻醉

  • [多选题]据《灵枢·本神》,以下哪些脏受伤可引起“五脏不安”
  • A. 心
    B. 肝
    C. 肺
    D. 脾
    E. 肾

  • [单选题]李某。患感冒发烧,在治疗中身热逐渐上升,曾屡进西药退热剂,旋退旋起,8天后仍发热39℃,现口燥渴不解,多汗出,咽微痛,背微恶风寒,脉象洪大,舌红,苔薄黄,治宜用
  • A. 白虎加人参汤
    B. 白虎汤
    C. 大青龙汤
    D. 桂枝汤
    E. 以上都不是

  • [单选题]太阴病本证的治疗大法是
  • A. 温中祛寒,健脾燥湿
    B. 升举脾阳,祛散寒湿
    C. 补中益气,温胃散寒
    D. 健脾和胃,利水祛湿
    E. 温中散寒,消积导滞

  • [多选题]《金匮要略》中提到的预防思想有( )
  • A. 未病先防
    B. 既病防变
    C. 早期治疗
    D. 防止误治
    E. 治未病

  • [单选题]湿温,身热不扬,脘痞腹胀,大便溏泻,小便混浊,苔白腻,脉濡缓,治宜
  • A. 清热化湿
    B. 宣开湿浊
    C. 燥湿化浊
    D. 芳香宣化
    E. 活血化瘀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rnqjd0.html
  • 推荐阅读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