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赵某违反学校管理制度,被校长在全校教师会议上点名批评,赵某听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795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诺贝尔文学奖(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课堂教学效果(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情节严重(gravity of the circumstances)、中国作家(chinese writers)、行政人员(administrative staff)、行政处分(administrative sanction)、阅读文章、责令赔偿损失(order to make compensation forlosses)、金岳霖先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 [单选题]赵某违反学校管理制度,被校长在全校教师会议上点名批评,赵某听说后,不辨是非,将校长打成重伤,依法对赵某追究( )。

  • A. 违宪责任
    B. 行政责任
    C. 刑事责任
    D. 一般责任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
  • A. 弗洛伊德
    B. 威尔逊
    C. 格赛尔
    D. 皮亚杰

  • [单选题]保持在人脑中的过去的体验或信息,平时虽然不被觉知,但可由需要时复现或提取而达到觉知的意识状态是( )。
  • A. 前意识水平
    B. 意识水平
    C. 潜意识水平
    D. 无意识水平

  • [单选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 A. 近景性内部动机
    B. 近景性外部动机
    C. 远景性内部动机
    D. 远景性外部动机

  • [单选题]夸美纽斯的( )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
  • A. 《普通教育学》
    B. 《民主主义与教育》
    C. 《大教学论》
    D. 《教学与发展》

  • [多选题]简述课堂管理的功能。
  • A. 课堂管理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维持功能。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是指课堂管理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持久地维持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效地排除各种干扰因素,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维持功能是课堂管理的基本功能。(2)促进功能。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是指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3)发展功能。在课堂管理中,教师制定的一些行为准则,可以促进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帮助学生获得自我管理能力,使学生逐步走向成熟。

  • [多选题]阅读《我与地坛》同课异构教学导人的案例,回答第16题。   案例:   《我与地坛》是某教材必修1第二单元中的一课,本单元另外两篇课文是《金岳霖先生》和《胡同文化》。三位青年教师针对《我与地坛》一文进行同课异构,教学时间为1课时,学生来自教师自己执教的班级。备课时确定这一课的主要学习目标是“探究发现《我与地坛》这一类散文的抒情特点”。三位教师设计的导入环节如下:   教师A(1)从莫言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话题切入,让学生说说心目中最喜欢的中国作家。   (2)教师说出自己最軎欢的作家是史铁生,陈述自己喜欢史铁生的理由,如史铁生对生命的思考让很多读者更好地理解了生命的本质。   (3)请学生默读课文,获得初步的感受。   教师B(1)检查预习作业:学生分享各自阅读《我与地坛》之后的感受;交流预习时的困惑,引导学生解决其中比较简单的问题。   (2)师生合作归纳下一阶段需要深入讨论的问题:有关作者情感抒发特点的问题。   教师C(1)教师模仿残障人士的动作,请学生描述残障人生活的不便、遭受的歧视等,引导学生体会残障人士的心理。   (2)要求学生带着对作者的了解开始阅读《我与地坛》。   问题: 16.(1)从学习活动与学习目标关系的角度,简要评析A、B两位教师的导入。(10分)   (2)从导人环节作用的角度,评析教师C的做法。(10分)
  • A. 16.(1)①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效果,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学习目标对学习活动具有定向的作用,学习活动的设计应参照学习目标展开。教学导入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同样应围绕学习目标进行设计。②教师A设置的导入活动,仅要求学生说出喜欢的中国作家却不引导其陈述原因,仅由教师自己来引出史铁生及喜欢史铁生的原因,既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思维活跃性,也未能使学生感受其情,对达成本节课“探究发现《我与地坛》这一类散文的抒情特点”的学习目标没有直接作用。③教师B采用检查预习的导入方式,引导学生表达阅读文章的感受,初步解决预习文章时形成的困惑,之后随着讨论的逐步深入而引发更深层次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有关作者情感抒发的特点。这一导入方式紧贴课文文本,使学生在理解并逐步深入文本的基础上,更好地达成“探究发现《我与地坛》这一类散文的抒情特点”的学习目标。(2)教师C的教学导入设计具有以下几类作用。①激发学生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教师C通过模拟残障人士的表演方式导入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本节语文课的兴趣。②引起学生注意,迅速集中思维。教师C别出心裁地采用表演的方式导入课堂教学,能够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便于教学活动的快速开展。③揭示教学课题,体现教学意图。教师C通过模拟表演让学生体会残障人士的心理,是为了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阅读、思考、感受《我与地坛》这篇课文中的思想情感。④沟通文本与学生情感,创设学习情境。教师C在导入环节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站在残障人士角度思考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沟通学生与作者史铁生之间的情感。⑤铺设桥梁,为之后教学活动的展开做好准备。教师C在导入环节的模拟表演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我与地坛》这篇文章,形成情感通道,为更好地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re6gk9.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