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湿温,身热已退,脘中微闷,知饥不食,苔薄腻,其病机为()。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36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辨证论治(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增液承气汤(fluidincreasing decoction for purgation)、代表作(masterpiece)、宣白承气汤、《通俗伤寒论》、调胃承气汤(decoction for purgation and regulation ...)

  • [单选题]湿温,身热已退,脘中微闷,知饥不食,苔薄腻,其病机为()。

  • A. 余热未尽,肺胃阴伤
    B. 余邪深伏于阴分
    C. 热久不去,肝肾阴伤
    D. 余湿未尽,胃气未舒
    E. 湿胜阳微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潮热谵语,便秘或纯利稀水,腹部按之硬痛,苔黄燥,治宜()。
  • A. 增液承气汤
    B. 调胃承气汤(decoction for purgation and regulation )
    C. 宣白承气汤
    D. 葛根芩连汤
    E. 枳实导滞汤

  • [单选题]下述神志异常表现,哪项属于气营两燔证所具有()。
  • A. 壮热烦躁,口渴引饮,舌红苔燥
    B. 身热壮盛,手足躁扰,狂乱神昏
    C. 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时有谵语
    D. 身热壮盛,斑疹隐隐,舌绛苔黄燥
    E. 身灼热,昏谵或昏愦,肢厥,舌绛

  • [多选题]针对暑病特点,张凤逵说:暑病治疗()。
  • A. 首用辛凉
    B. 继用甘寒
    C. 首用苦寒
    D. 继用咸寒
    E. 再用酸泄酸敛

  • [多选题]俞根初在《通俗伤寒论》中,指出秋燥阴伤的特点是()。
  • A. 先伤肺津
    B. 先伤胃液
    C. 次伤胃液
    D. 次伤肺胃阴津
    E. 终伤肝血肾阴

  • [多选题]桑杏汤证有()。
  • A. 身热、头晕、目赤、耳鸣
    B. 身热,微恶风寒,咳嗽少痰
    C. 烦渴引饮、胸满胁痛
    D. 咽干鼻燥、苔薄白舌边尖红润
    E. 大便秘结

  • [多选题]叶天士对温病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 A. 发展丰富了温病的诊断方法
    B. 认为温病不能混称伤寒
    C. 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论治体系
    D. 热病的治疗应以寒凉为主
    E. 代表作《温热论》

  • [多选题]属于温热类温病的有()。
  • A. 风温
    B. 伏暑
    C. 暑温
    D. 秋燥
    E. 春温

  • [多选题]运用温病通下逐邪法的注意点是()。
  • A. 里热未成实结者不宜盲用
    B. 平素体虚者宜攻补兼施
    C. 津枯肠燥者忌用通腑泄热法
    D. 下后邪气复聚再下应慎
    E. 无郁热结滞者不宜盲用

  • [多选题]暑湿弥漫三焦临床可见()。
  • A. 胸闷咳痰带血
    B. 脘痞,不甚渴饮
    C. 小便短赤,下利稀水
    D. 身发斑疹
    E. 身热,面赤,耳聋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oer90x.html
  • 推荐阅读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