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2024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副高)知识点汇总每日一练(06月04日)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337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社会环境(social environment)、生活方式(life style)、社会教育(social education)、社区卫生(community health)、主要因素(main factors)、专业人员(professional)、节肢动物(arthropod)、国民教育、性格内向(introversion)、无应答偏倚

  • [单选题]经吸血节肢动物(arthropod)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是

  • A. 无地区性,但有季节性
    B. 有地区性,但无季节性
    C. 有明显的职业特点
    D. 无明显的职业特点
    E. 发病年龄无差异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有一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妊娠期母亲的各种暴露史与先天性畸少报了她们的吸烟情况,而那些对照儿童的母亲,其报告就要准确些。这是一种
  • A. 信息偏倚
    B. 选择偏倚
    C. 失访偏倚
    D. 混杂偏倚
    E. 回忆偏倚

  • [单选题]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最常见的偏倚是
  • A. 无应答偏倚
    B. 时间效应偏倚
    C. 入院率偏倚
    D. 易感性偏倚
    E. 检出症候偏倚

  • [单选题]一项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病例与对照共63对。病例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有雌激素暴露史者27对,两组均无暴露史者4对,病例组有暴露史而对照组无暴露史者29对,其余为对照组有暴露而病例组无暴露者。OR值为
  • A. 10.67
    B. 9.67
    C. 2.24
    D. 1.24
    E. 4.47

  • [单选题]布鲁姆(Blum)在1974年提出的环境健康医学模式中认为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有
  • A. 环境、遗传、行为与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
    B. 环境、遗传、行为与生活方式、卫生保健措施
    C. 环境、心理、行为与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
    D. 环境、生物、行为与生活方式、心理
    E. 环境、社会因素、生物、生活方式

  • [多选题]粉尘对人体的作用中,正确的是
  • A. 致纤维化
    B. 致敏
    C. 中毒
    D. 致癌作用
    E. 刺激症状

  • [单选题]开展社区人群的健康教育是一种
  • A. 技能教育
    B. 素质教育
    C. 国民教育
    D. 社会教育
    E. 社区教育

  • [单选题]传播材料的设计制作首先要确定的是
  • A. 传播资料
    B. 传播方法
    C. 传播项目
    D. 传播目的
    E. 传播信息

  • [单选题]关于学校健康促进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学校、家长和学校所属社区内所有成员的共同参与
    B. 设置正式和非正式的健康教育课程
    C. 创造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提供合适的健康服务
    D. 共同促进学生健康
    E. 以上各项均正确

  • [多选题]下列哪些是准备戒烟阶段的行为技巧
  • A. 接受
    B. 推迟
    C. 回避
    D. 避免
    E. 分心

  • [多选题]社会动员的对象包括
  • A. 社区领导层
    B. 社区社会力量
    C. 临时暂住人员
    D. 相关专业人员
    E. 社区家庭和个人

  • [单选题]发病率、患病率反映了社区健康中的
  • A. 社区社会环境
    B. 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
    C. 群体健康水平
    D. 个体健康水平
    E. 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

  • [单选题]"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是指( )
  • A. 阴中求阳
    B. 阳病治阴
    C. 寒因寒用
    D. 寒者热之
    E. 热者寒之

  • [单选题]患者平素性格内向(introversion),善惊易恐,现症见:心悸不宁,坐卧不安,少寐多梦易醒,脉细。本病的治法为( )
  • A.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B. 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C. 温补心阳,安神定惊
    D. 活血祛瘀安神
    E. 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 [单选题]《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以平为期,而不可过"。这反映了中医治则中的( )
  • A. 未病先防
    B. 已病防变
    C. 扶正和祛邪
    D. 同病异治
    E. 治病求本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n65x6l.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