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魏源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351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人民日报》(the people ' s daily)、解放战争时期(the liberation wartime period)、斯大林模式(stalin model)、“文化大革命”、自然经济(natural economy)、“百家争鸣”、新中国领导人(prc leaders)、深入开展(deeply develop)、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评论员文章(article of commentator)

  • [单选题]魏源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他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哪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 A. 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 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C. 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
    D. 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清朝人记载“开机之家,谓之帐房;机工领织,谓之代料(领取材料,回家生产);织成送缎,主人校其良楛(质量优劣)谓之雠货(验货)。“这段话反映的是:()
  • A. A、包买主制度
    B. 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C. C、工场手工业
    D. D、市场上的实物交易

  • [单选题]贝多芬自称是“强硬的民主主义者”。下列作品的创作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的是()
  • A. A.《英雄交响曲》B.《命运交响曲》C.《田园交响曲》D.《合唱交响曲》

  • [单选题]“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的主要方式是“大字报”“大鸣”“大放”“大辩论”“大串联”,以下关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A.它歪曲了民主的含义B.它符合民主的程序性原则C.它是直接民主的体现D.它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有益探索

  • [单选题]1956年7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article of commentator):“„„在学术问题,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有人不采取辨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或达到了和马克思主义不一致的结论,他们仍然可以有权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是不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或评判是非的标准,那也要看各人自愿。”这反映了()
  • A. A.当时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理论界的真理性遭到怀疑B.当时贯彻执行“百家争鸣”阻力很大C.当时要积极深入开展(deeply develop)“百家争鸣”运动D.当时知识分子一直不愿意“百家争鸣”

  • [单选题]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 A. 十月革命
    B. 斯大林模式
    C. 新经济政策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单选题]民间诗人王老九受到新中国领导人(prc leaders)的接见,回乡后,他走街串巷用自己的诗歌宣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他领导的互助组经过整顿,发展成为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些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 A. A.解放战争时期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国民大革命时期

  • [单选题]某人只接受过小学教育,由于在农村劳动期间“踏实肯干,政治觉悟高,热爱领袖毛主席”而接到了一个高校入学通知书。这最有可能得益于()
  • A. A.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教育B.《义务教育法》的实施C.“文化大革命”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D.“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lzqdy.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