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材料:   某教师在“抗日战争”的教学中,引用了一段日军第59师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006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必典考网发布"材料:   某教师在“抗日战争”的教学中,引用了一段日军第59师"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教师资格证-初中历史与社会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考试题库请访问必典考网初中教师资格频道。

  • [多选题]材料:   某教师在“抗日战争”的教学中,引用了一段日军第59师团第54旅团第110大队伍长富岛健司的口述材料:“我想起了1943年在渤海湾的沿海地带生活的事情。我们如果见了男人的话,就抓过来殴打,残酷地加以杀害。但是见了女人,就要羞辱她。如果她们哀求或反抗的话,就大骂她们‘混蛋,难道不知道为什么让你们活下来吗?’于是拼命地打她们,以致用刺刀将她们杀死。”   然后,教师问:“这段材料能说明什么?”学生答道:“说明日军侵华暴行。”教师补充说:“这是亲历者的口述,是日军暴行的有力证据。”   问题:   (1)该教师引用这段口述史料有哪些作用?(8分)   (2)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如何选择口述史料?(8分)

  • A. (1)教师引用口述史料的作用:①教师选取能够体现抗日战争时代特征的口述史料,增强历史学科的现实感,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②教师引用日本老兵关于日军侵华暴行的口述史料,充分发挥口述史生动形象的特征,营造了恰当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犹如亲历,有助于本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2)口述史料易出现主观片面的问题,但其依然具有一手史料的价值,教师需要从以下方面人手进行甄别和取舍:①注意目标性原则,选择能够体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口述史料。②注意思想性原则,注重所选口述史料呈现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取向,要选择那些有助于学生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认识历史的口述史料。③注意精选性原则,必须要选取反映历史真实状况、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口述史料。④注意可行性原则,要充分贴合学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取恰当、易于理解的口述史料。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年提出的战略目标是( )。
  • A. 全面普及学前教育
    B. 基本实现区域之间教育公平
    C.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D. 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

  • [单选题]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一一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 A. 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 杜威和赫尔巴特
    C. 赫尔巴特和杜威
    D. 夸美纽斯和杜威

  • [单选题]北京"鸟巢"的设计者主要运用了( )。
  • A. 常规思维
    B. 创造思维
    C. 动作思维
    D. 逻辑思维

  • [单选题]沿着多方面多角度去探寻方法和途径解决问题的思维称为( )。
  • A. 分析思维
    B. 聚合思维
    C. 发散思维
    D. 经验思维

  • [多选题]材料:   某教师为“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的教学,设计了如下的课后作业:   参观历史博物馆,查阅图书资料并结合课文内容,自拟题目,比较一下古猿、北京人与现代人的区别,书面作答。   问题:   (1)指出该教师设计这一课后作业的意图。(8分)   (2)对学生的这一作业应从哪些方面评价?(8分)
  • A. (1)该教师采取了历史习作方式的课后作业,其意图是通过参观历史博物馆、查阅图书资料的过程,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收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结合课文内容,自拟题目进行问题作答,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历史思维语言文字表达等能力。(2)①内容方面:是否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古猿人与北京人的相关史料;搜集史料是否全面;分析是否客观且全面深入;论证是否充分合理,做到史论结合;是否有独到见解,具有创新性。②行文方面:语言是否流畅;论证过程是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是否存在影响对内容理解的错误语法。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lkk11.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