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问卷调查(questionnaire)、社区认同感(community identity)、个案研究(case study)、康复训练(rehabilitation training)、小组活动(group work)、工作计划(working plan)、民政部门(civil affairs department)、康复中心(rehabilitation center)、正在进行(be doing)、完成任务(task-performing)
[单选题]9岁的玲玲在一场车祸中失去了父母,右腿截肢,玲玲的奶奶成了她的监护人,并向社会工作者小王求助。小王对玲玲的现状进行评估,制定了周密的服务计划,包括:向民政部门(civil affairs department)申请临时救助;联系假肢中心为玲玲安装假肢;联系康复中心(rehabilitation center)为玲玲进行康复训练;协调咨询师为玲玲做心理辅导;为玲玲安排寄宿学校等。这些做法体现了个案管理实施的()。
A. 服务监督原则
B. 包裹式服务原则
C. 服务倡导原则
D. 服务对象参与原则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社会工作者小王正在进行(be doing)一项关于如何提升社区认同感的研究;他与社区的年轻人一起走访社区的老年人,了解并记录社区的历史,收集社区的老物件,并举办了一个以"我们的历史"为主题的系列展示。事后,小王与大家一起对这些活动进行了总结反思,对于进一步提升社区认同感形成了更明确的工作计划。小王的这项研究主要采用()方法。
A. 实验研究
B. 问卷调查
C. 个案研究
D. 行动研究
[单选题]社会工作者小李设计了一个旨在提升无业青年自信心的小组,小组工作第四节开始,小李引导组员共同完成了“挑战北斗星”的游戏。小李:“完成游戏那一刻,大家感觉如何?”组员:“哇,太激动了,感觉像是心里一块大石头落地了。”小李:“与最初相比,大家的想法有什么变化?”组员:“刚开始我觉得不可能完成任务(task-performing),担心椅子会受不了,等大家成功走完最后一张椅子,我才发现有些事情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难,需要多去尝试。”以上对话,一般出现在小组活动经验分享环节,其主要目的是()
A. 引导组员讨论参加活动的收获,交流给自己的启发
B. 引导组员彼此交流与合作,协助小组互助网络行成
C. 引导组员形成稳定关系,促使小组进程有规律可循
D. 引导组员间形成相互信任的氛围,增加小组凝聚力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jwky0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