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成吉思汗陵、本质区别(essential difference)、《共同纲领》(the common guiding principle)、中国共产党领导(cpc leadership)、甘肃榆中县、孙中山先生、日本侵略者(japanese invaders)、“大跃进”时期、民族平等政策(national equality policy)、“重文轻武”
[单选题]“(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
B. 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C. 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
D. 全国所有地区都设置了行省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上,英国商界人士越俎代庖,推出了一个“中国展馆”。这是为了()。
A. 让欧洲人了解中国的物产和资源
B. 让封闭自守的中国人了解世界
C. 获取商业利益而贿赂腐败的清政府
D. 资助财政万分窘迫的清政府
[单选题]抗战时期,日寇入侵内蒙古西部,成吉思汗陵的安全受到威胁,国民政府将成陵西迁至甘肃榆中县兴隆山。这一行动最重要的历史意义是()。
A. 体现了国民党的民族平等政策(national equality policy)
B. 有利于团结各族人民,共同抗日
C. 促进了民族融合
D. 使文物免受日本侵略者(japanese invaders)的破坏
[单选题]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日益呈现出半殖民地的特点,其表现是()。①外国商品日益占据中国市场②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丧失③开始出现近代工业④列强对华进行资本输出⑤自然经济仍然是广大农村的主要经济模式
A. ②④⑤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单选题]“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③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④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单选题]孙中山先生被誉为“20世纪中国第一位伟人”。这主要是因为孙中山()。
A. 创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B. 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
C. 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 为中国革命献出了毕生精力
[单选题]抗日战争时期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在于()。
A. 抗战决心的大小
B. 对日侵略的态度
C. 战略战术的差异
D. 领导阶级的属性
[单选题]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经济生活的法律依据是()。
A. 《共同纲领》
B. 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C. 过渡时期总路线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单选题]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A. 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 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 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 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单选题]“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关于这首古诗,下列表达最准确的是()。
A. 说明当时贫富悬殊、土地兼并严重
B. 揭示当时赋税徭役沉重的历史事实
C. 全面反映了当时的农业和商业状况
D. 可以以诗证史.了解当时社会情况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jrlk0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