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案例:   张老师的《泥塑制作》课(1课时)的主要教学过程如下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532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必典考网发布"案例:   张老师的《泥塑制作》课(1课时)的主要教学过程如下"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教师资格证-高中美术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考试题库请访问必典考网高中教师资格频道。

  • [多选题]案例:   张老师的《泥塑制作》课(1课时)的主要教学过程如下:   (1)展示天津“泥人张”的作品,问:这个彩色娃娃是怎样做出来的?学生讨论。   (2)展示大量的泥塑图片,问:欣赏了这些泥塑作品,大家有何感受?还知道哪些有名的民间泥塑种类?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以上活动用了25分钟时间)。   (3)教师简要介绍制作泥塑的材料。   (4)学生自由创作。(下课铃声响了,很多学生没有完成泥塑作业。)   问题:你认为张老师的教学设计合理吗?分析其原因。

  • A. 不合理。 (1)教学目标未实现。张老师的《泥塑制作》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能够运用泥塑的相关技法来制作一件泥塑作品。但在课程结束的时候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没有实现。 (2)教学重点不突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放在讲授相关技法及制作上,可是张老师花了大量的时间欣赏作品,只是简要介绍了一下泥塑的材料,并没有具体讲解泥塑技能,在课堂练习时也没有提出具体的制作要求,学生不知道如何制作。 (3)时间分配不合理。欣赏作品不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不应该花费太长时间,而讲授泥塑技法和练习应该占用大量时间。 (4)教学环节不完整。一节完整的课需要有导入、讲授新课、课堂练习、课堂评价等环节,而张老师没有课堂评价、结课等环节。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墨子在教育学生时注意"子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这体现的教育原则是( )。
  • A. 循序渐进
    B. 因材施教
    C. 全面发展
    D. 自主探究

  • [多选题]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 A. (1)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呈现问题的客观情境(刺激模式)。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越接近,问题就越容易解决。反之,若与人们已有的知识结构相差很远,那么问题解决起来就会很困难。(2)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在问题解决中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当问题情境不变时,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当问题情境发生了变化,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消极影响,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在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功能固着对问题解决有消极影响。(3)已有的知识经验。任何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有关的知识经验能促进问题的表征和解答。知识经验的不足常常是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重要原因,必要的知识经验、完善的知识结构有利于问题的顺利解决。(4)原型启发。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作原型。问题解决者的思维处于积极又不过于紧张的状态时,才容易产生原型启发。(5)情绪与动机。动机是促使人问题解决的动力因素,适中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个体在问题解决活动中的情绪状态对活动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说,高度紧张和焦虑的情绪状态会抑制思维活动,阻碍问题的解决;愉快、兴奋的情绪状态则会使思维活跃,思路开阔,有利于问题的解决。除此之外,个体的认知结构、个性特征以及问题本身的特点也会影响问题解决。

  • [单选题]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 霍尔
    B. 华生
    C. 彪勒
    D. 格赛尔

  • [单选题]传为李斯所书《泰山刻石》的书体是( )。
  • A. 隶
    B. 楷
    C. 草
    D. 篆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gzpl.html
  • 推荐阅读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