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领域不包括()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328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中国外交政策(chinese foreign policy)、经济作物(economic crops)、《天工开物》、第二次工业革命(second industrial revolution)、不结盟政策(non alignment policy)、嫡长子继承制(the lineal primogeniture system)、敦刻尔克大撤退、独立自主外交政策(independent foreign policy)、国民党统治区、有生力量(effective strength)

  • [单选题]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领域不包括()

  • A. A.重工业B.轻工业C.电力工业D.化学工业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周代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尊祖”与“敬宗”,希望凝聚全族成员的力量。但宗法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无法继续维持封建秩序。下列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
  • A. 宗庙祭祀活动频繁,规模日大,导致民穷财困
    B. 封国各自发展,亲戚关系日远,甚至相互兼并
    C. 强宗大族垄断土地,使政府无法获得足够税收
    D. 公卿大夫世袭,握有政权,促使官僚体制发展

  • [单选题]“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 A. 政府的大力推广
    B. 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 [单选题]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载:“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对花楼下掘坑二尺许,以藏衢脚,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机末以杠卷丝,中用叠助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材料中的生产工具主要用于()。
  • A. 制瓷
    B. 冶金
    C. 造纸
    D. 织锦

  • [单选题]1938年,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在地处长江三峡的湖北宜昌指挥船队,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亲历了宜昌大撤退的晏阳初说:“这是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可见,“宜昌大撤退”的意义在于()。
  • A.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B.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保存了物质力量
    C. 增强了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的力量
    D. 阻滞了日本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侵略

  • [单选题]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 A. 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 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 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 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 [单选题]“它避免了多党的无序倾轧,也摆脱了一党的专制独裁。它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富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它”是指()。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 [单选题]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南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 A. 通过分封同姓诸侯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B. 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强化王权
    C. 通过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早期政治制度来巩同统治秩序
    D. 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 [单选题]毛泽东指出:“解放战争的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国民党军队则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这一转变,是以解放军渡过黄河向南进攻,把战争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材料中的“标志性”事件是指()。
  • A. 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
    B.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主力
    D. 渡江战役取得胜利

  • [单选题]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这说明()。
  • A. 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
    B. 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
    C. 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independent foreign policy)
    D. 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gn7w6n.html
  • 推荐阅读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