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包老师让学生布置作品汇报展,他给每位同学2张小纸条,让他们分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473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必典考网发布"包老师让学生布置作品汇报展,他给每位同学2张小纸条,让他们分"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教师资格证-高中美术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考试题库请访问必典考网高中教师资格频道。

  • [单选题]包老师让学生布置作品汇报展,他给每位同学2张小纸条,让他们分别给好友的作品、最佳的作品贴上写有优点和不足的纸条。这种做法属于( )。

  • A. 自我评价
    B. 同伴评价
    C. 教师评价
    D. 合作评价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22,35,56,90,( ),234
  • A. 162
    B. 156
    C. 148
    D. 145

  • [单选题]"既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又追求教育的自由化"体现的教育特点是( )。
  • A. 教育全民化
    B. 教育终身化
    C. 教育多元化
    D. 教育民主化

  • [单选题]莫奈《鲁昂大教堂》系列作品的艺术风格属于( )。
  • A. 印象主义
    B. 现实主义
    C. 超现实主义
    D. 抽象主义

  • [单选题]赫尔巴特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教学过程的( )规律体现了这个思想。
  • A.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B.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C.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
    D. 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 [单选题]一次语文公开课后,李老师是做了一批精美的卡片随机分给学生,其中最好的一张错给了成绩并不好的王小毛,所以李老师的这次阴差阳错就变成了一次美丽的错误。从此王小毛因为这个"美丽的错误"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成绩也开始好转起来,案例中"美丽的误会"下列最符合题意的是( )。
  • A. 一个美丽的误会,改变了学生的价值观
    B. 新课程强调评价方式,体现了更多的人文色彩
    C. 随即评价,学生更不易接受
    D. 特殊的礼物,是学生容易骄傲自满

  • [单选题]从榜样中所观察到的行为,产生动作再现是观察学习的( )。
  • A. 注意过程
    B. 保持过程
    C. 再现过程
    D. 动机过程

  • [单选题]科尔伯格采用( )研究个体的道德判断能力发展,并将个体道德的发展划分为( )个水平。
  • A. 对偶故事法、四
    B. 两难故事法、三
    C. 两难故事法、四
    D. 对偶故事法、三

  • [多选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世纪30年代,梅兰芳先生初到上海,虽然他唱功绝佳,誉满京华,但要在大上海一下子出名也难。当时想在报纸上登广告,但广告怎么写,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呢?经过一番筹划,戏班子决定在报纸上只印三个字--梅兰芳。当时上海的市民并不知道梅兰芳是谁,因为好奇,都在互相打听,连登了一周之后,报纸上登出了一个详细的广告:"梅兰芳--京剧名旦,今晚在上海茶戏园登台献艺。欢迎观看。"就这样,先生在上海一唱走红。   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说文。   要求:   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 A. 【参考范文】参考范文: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主动力 《大学》有云:"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著名的喜剧演员卓别林曾经说过:"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如果能够打破常规,完全自由进行创作,其成绩往往会是惊人的。"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以创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进入21世纪,创新更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动力。创新引领科技的未来。如果没有创新,世界上第一盏电灯就不能诞生,我们还要在煤油灯暗淡的光下生活一辈子:如果没有创新,第一架飞机就不能出现,人们要经过几个月乃至几十年的时间历经艰辛,长途跋涉才能到达目的地;如果没有创新,社会便不会如此现代化,人们之间的联系也不会如此紧密。因为创新,电灯取代了蜡烛,楼房取代了平房,空调取代了风扇。因为创新,科技日益进步。 创新是民族的希望。回顾中国历史,在15世纪以前,我们有四大发明,我们出现过汉唐盛世,中国的经济技术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此后便逐渐从强盛走向没落,来到鸦片战争前夕更是腐朽到极点,从头到脚都烂透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封建统治者的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因循守旧、不思创新。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世界各国人民都在争相创新,如果我们不紧跟时代,勇于创新,就有可能重蹈近代史上那种濒临亡国灭种的悲剧。所以邓小平告诫:"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江泽民同志更是把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两代领导人都把创新与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紧密相连。 创新是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同志指出,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惟创新才能在世界潮流激荡中站稳脚跟,惟创新才能让国家在持续健康发展中强起来。 创新让艺术百家争鸣;创新让技术改变生活;创新让科技引领未来:创新可以使一个人收获他所没有的荣耀和地位:创新可以让艺术百家争鸣、让技术改变生活;创新可以使一个民族挺起脊梁,让一个国家有未来;创新可以使一个时代成为荣耀;创新让社会充满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g1ell.html
  • 推荐阅读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