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2023疾病控制(正高)知识点汇总每日一练(09月13日)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887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补中益气汤、碳酸氢钠(sodium bicarbonate)、十二经筋(musculature of 12 meridians)、十二经脉(twelve channels)、内伤发热(fever due to internal injury)、月经先后无定期、病原携带者(pathogen carrier)、弓形虫包囊、十二皮部(twelve skin zones)、十二经别(branches of the twelvemeridians)

  • [多选题]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 A. 流行病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而临床医学以个体为研究对象
    B. 从学科特征上讲,流行病学具有宏观性,而临床医学属于微观范畴
    C. 流行病学主要研究传染病的特征,而临床医学的重心在非传染病
    D. 流行病学研究以描述疾病和健康的分布为起点并分析决定分布的因素,而临床医学从个体的症状体征和各种理化检查入手以作出临床诊断
    E. 流行病学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为目的,而临床医学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多选题]病原携带者(pathogen carrier)可分为以下哪几种
  • A. 长期病原携带者(pathogen carrier)
    B. 潜伏期病原携带者(pathogen carrier)
    C. 恢复期病原携带者(pathogen carrier)
    D. 终生病原携带者(pathogen carrier)
    E. 健康病原携带者(pathogen carrier)

  • [多选题]目前治疗弓形虫病的整体疗效是
  • A. 复发率高
    B. 阿齐霉素可能对包囊有一定杀灭作用
    C. 抗弓形虫滋养体疗效可靠
    D. 治疗弓形虫病近期疗效好
    E. 抗弓形虫包囊无确切治疗药物

  • [多选题]出血热患者高血钾的治疗,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 高渗葡萄糖加胰岛素
    B. 10%葡萄糖酸钙
    C. 5%碳酸氢钠
    D. 血液透析
    E. 输新鲜血

  • [多选题]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构模式是:
  • A. 研究人群中已经发生过的暴露与已经发生疾病的关系
    B. 先确定病人,再追溯可能与疾病有关系的因素
    C. 必须确认暴露是发生在疾病之前
    D. 对照必须没有可疑暴露
    E. 病例必须对可疑因子有暴露

  • [单选题]下列病证中,一般不见腻苔的是( )
  • A. 湿热
    B. 痰饮
    C. 寒湿
    D. 水湿
    E. 津伤

  • [单选题]外感病如见舌绛有苔,多提示( )
  • A. 气分热盛
    B. 上焦湿热
    C. 阴虚火旺
    D. 胃肠热甚
    E. 热入营血

  • [单选题]内伤发热的辨证纲领应为( )
  • A. 以寒热为纲
    B. 以气血阴阳为纲
    C. 以虚实为纲
    D. 以寒热虚实为纲
    E. 以脏腑虚实为纲

  • [单选题]下列处方中,可用于气虚型恶露不尽的是( )
  • A. 保阴煎
    B. 补中益气汤
    C. 归脾汤
    D. 生化汤
    E. 八珍汤

  • [单选题]用双手握住肢体远端,用力做缓缓的、连续不断的、小幅度的上下抖动,该法属比较轻松、柔和、舒畅的一种手法,称之为( )
  • A. 拍法
    B. 击法
    C. 摇法
    D. 抖法
    E. 踩跷法

  • [多选题]属于祛风剂的是( )
  • A. 川芎茶调散
    B. 镇肝熄风汤
    C. 独活寄生汤
    D. 天麻钩藤饮
    E. 麻杏石甘汤

  • [多选题]下列属于经脉的是( )
  • A. 十二经别(branches of the twelvemeridians)
    B. 十二经筋
    C. 十二皮部(twelve skin zones)
    D. 十二经脉
    E. 奇经八脉

  • [多选题]月经先后无定期临床常见证型有( )
  • A. 肾气不足
    B. 阳虚寒凝
    C. 痰湿阻滞
    D. 脾气虚弱
    E. 肝气郁滞

  • [多选题]妊娠3月以内,下腹部和腰骶部的穴位禁针;妊娠3月以上,不宜针刺上腹部穴位以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腧穴,这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
  • A. 合谷
    B. 三阴交
    C. 肾俞
    D. 至阴
    E. 大椎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ekex0e.html
  • 推荐阅读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